下列因素中,与环境人口容量成负相关关系的是 A.淡水资源数量 B.科技发展水平 C.消费水平 D.耕地资源数量
|
|
以下关于“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叙述错误的是 A.环境人口容量指一定时期内某一地域能够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人口合理容量则是最适宜人口数量 B.环境人口容量更多地体现在人口“生存”层面上的意义,而人口合理容量则体现在人口在“发展”层面上的意义 C.一般情况下,人口合理容量小于环境人口容量 D.假定条件不同,不同的人估计,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结果不同,人口合理容量结果则相同
|
|
目前,中国的人口增长模式处于 A.传统型阶段 B.现代型阶段 C.原始型阶段 D.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度型阶段
|
|
图1是甲、乙两国人口变化曲线图,以下有关图中信息的正确说法是 A.甲国可能是印度 B.乙国可能是芬兰 C.甲国可能是欧洲发达国家 D.乙国人口老龄化现象比甲国更严重
|
|
读鲁尔工业区发展示意框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的含义分别是A B C D (2)鲁尔工业区形成初期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 A.市场 B.原料 C.能 D.劳动力 (3)现代鲁尔区传统工业 减少, 扩大,积极发展 和 。 (4)20世纪50年代后,鲁尔工业区衰落最明显的部门是( ) ①机械工业 ②钢铁工业 ③化工业 ④煤炭工业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
|
读甲、乙两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甲图地形区名称:A ,B 。按照“因地制宜”布局原则,A地适合发展 业,B地适合发展 业。 (2)乙图农业基地名称为 ,该基地著名的经济作物为 ,该区域同江汉平原相比,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为 。 (3)近年,甲图区域水资源紧张,为解决该区农业用水问题,下列措施可行的有( ) A.节约用水,发展节水型农业 B、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C、尽快实施“引嫩入辽”调水计划 D、利用处理后的工业废水灌溉农田
|
|
读黄土高原区域简图及局部等高线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左图中A、B两地,黄土颗粒较细的是 地 (2)对黄土高原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应在a、b、c、d四处采取不同措施。与治理措施相对应的地点分别是:打坝淤地 ,植树种草 ,平整土地 ,修水平梯田 。 (3)本区最重要的矿产资是 ,在开发本地矿产资时带的环境问题是 。 (4)黄土高原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是 。 (5)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过程中,应贯彻工程措施与 紧密结合的原则,如果只重视工程措施,这样做的后果是 。
|
|
读“甲、乙两个国家的产业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若甲为东半球某国,则其可能是( ) A.法国 B.德国 C.印度 D.新加坡 (2)若乙为西半球某国,则其可能是( ) A.墨西哥 B.巴西 C.阿根廷 D.美国 (3)从产业结构图中分析,未来世界创造财富的生产要素中最主要的是 。 (4)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看,甲国产业结构将向乙国产业结构的趋势发展,因此从现在到未,甲国劳动人口职业转化的主要趋势是向 转化。 (5)甲国的劳动力流向乙国,主要从事 产业,乙国到甲国办跨国公司,主要是看中 。 (6)乙国向甲国转移的产业主要是 和 ,这种产业转移对乙国的自然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是造成 。
|
|
根据经济发展情况,我国划分了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地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1:三个地带DP,人均DP和人口比重(1999年)
材料2:三个地带国内生产总值所占比重的变化(%)
(1)材料1中的指标可以反映三个地带 的差异,这种差异表现为 。 (2)材料2中的指标可以反映三个地带 的差异,这种差异表现为 。 (3)从材料1可以看出,东部与中、西部DP的人均差异要比总量差异 (大、小)一些;材料2说明我国各地带DP所占比重只有 在逐年增加,而 和 则在减少,这使得三个地带 的差距在进一步拉大。 (4)下列反映我国地带经济性差异的指标,按重要性从大到小排列,合理的是( ) A.经济发展速度、人均DP、DP B.经济发展水平、DP、人均DP C.人均DP、经济发展水平、DP D.DP、人均DP、经济发展速度
|
|||||||||||||||||||||||||||||||||||||||||||||
随着社会的发展,海洋资和海洋权益越越受到重视。读下图,完成24~25题。 1.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图中表示多数沿海国家由其海岸向外延伸拥有的( ) ①领海范围为a+b-200海里 ②专属经济区范围为a+b-200海里 ③领海范围为a-12海里 ④专属经济区范围为b-200海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近些年探明,海底“可燃冰”(天然气合物)储量极为丰富,其开发技术已日趋成熟。开发利用“可燃冰”将产生的环境效益有( ) ①可以取代一些核电站,减少核废料的污染 ②没有二氧化碳排放,减轻温室效应 ③可部分取代水电站,改善大气质量 ④部分替代煤和石油,减轻对大气的污染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