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口是我国新增湿地最快的地区,近50年来平均每年造地4万亩,但近年来湿地增长速度减慢。据此回答24~25题。 1.黄河口湿地的成因是 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B.渤海海区不断下沉 C.海水的堆积作用 D.河流的堆积作用 2.近年来,黄河口湿地增长趋缓的原因是 ①潮流搬运能力增强 ②渤海下沉迅速增快 ③小浪底枢纽工程蓄水拦沙 ④黄河下游段取水量增加 ⑤中游生态有所恢复 A.①②⑤ B.③④⑤ C.①②③ D.②③④
|
|
“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条件主要是 A.风蚀作用 B.水蚀作用 C.沉积作用 D.风化作用
|
|
读我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线路图(右图),回答21~22题。 1.我国建设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目的的是 A.解决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问题 B.连通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水系已发展航运 C.利用流域间落差发电 D.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不足的问题 2.东线工程与中、西线工程相比的最大优点是 A.有京杭运河可以利用,工程量较小 B.全程可以自流 C.水量大水质好 D.可以大大促进供水地区的经济发展
|
|
我国为了改善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建设了许多防护林体系,其中规模较大的是“三北” 防护林和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据此,回答19~20题: 1.“三北”防护林所起的主要的环保功效是 A.吸烟除尘 B.美化环境 C.防风固沙 D.净化空气 2.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所起的生态作用是 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B.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 C.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 D.净化空气、吸烟除尘
|
|
南方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也是 A.季风气候与非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B.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 C.热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D.森林与草原的分界线
|
|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香港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企业大量迁入内地。据此完成16~17题。 1.这种产业迁移 A.是第三产业的迁移 B.是技术指向型产业的迁移 C.阻碍了迁入地的城市化进程 D.可能对迁入地的环境造成污染 2.香港制造企业迁移的原因有 ①香港地价较高 ②内地服务业发达 ③内地工资水平较低 ④香港人口数量剧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
|
读我国经济格局模式图,回答14~15题。 1.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正确的是 ① M城市代表上海 ② d包括京广、兰新等铁路 ③ N城市代表武汉 ④ c可能是长江,也可能是黄河 A.②③ B.①③ C.①② D.①④ 2.关于我国经济格局模式的正确叙述是 ① b经济带的发展只是因为劳动力资源丰富 ② 经济最发达的是b经济带 ③ d经济带矿产资源、能源丰富 ④ a经济带技术指向型工业发达 A.①② B. ②④ C.③④ D.①③
|
|
读我国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地带的产业结构图,完成11~13题。 1.能正确反映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地带产业结构的排序是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①③② D.③②① 2.目前,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产业结构特点是 A.东部地带的产业结构相对较优,二、三产业比重较大 B.中部地带的产业结构较优,一、二、三产业比例均衡 C.西部地带的产业结构最优,一、二、三产业均在27%~41%之间 D.西部地带第三产业比重较大,生产力水平较高 3.三个地带比较 A.①地区第一产业的比重小,说明其第一产业发展落后 B.随着我国西部地区的开发,③地带的第一产业比重将会大幅度地提高 C.三个地带中第三产业有可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D.随着经济的发展,三个地带的第二产业比重将会上升,第三产业的比重会有所下降
|
|
下图分别为松嫩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图,读图回答9~10题。 1.关于松嫩平原和长江三角洲,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二者都是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 B.长江三角洲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配合条件好 C.松嫩平原是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温度高且多雨,但是由于纬度位置高,所以热量条件不如长江三角洲 D.松嫩平原的温暖季节长,所以造成农作物的生长期长 2.以下错误表达松嫩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农业条件比较的是 A.松嫩平原黑土土壤肥沃,而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水稻土,不如黑土生产力高 B.松嫩平原人少地多,农业生产规模大,粮食的商品率高 C.长江中下游平原在良好的水热条件基础上,发展水田耕作,一年两熟或三熟,生产规模大,粮食商品率高于松嫩平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河湖面广,水产业比松嫩平原发达
|
|
导致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发展差距的社会经济原因是 ① 产业结构的差异 ② 资源分布的差异 ③ 距海远近的差异 ④ 对外开放程度的差异 A. ① ④ B.③ ④ C.① ③ D.② 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