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对“三北” 地区荒漠化土地发展进行宏观监控,宜选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地理信息系统 B.全球定位系统 C.卫星遥感定期拍摄 D.人工科考
|
|
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相比,图示平原地区成为商品粮基地的优势条件是: A.交通发达 B.单位面积产量高 C.水热条件好 D.人均耕地面积广
|
|
下图为30ºN附近四条河流的河口位置图,回答1~2题。 1.下列对四条河流河口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处是世界著名的黄麻产区 B.乙处是世界著名的石油产区 C.丙处是所在国最大的工业区 D.丁处是所在国最大的林业区 2.有关四条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两河流经地区均为热带沙漠气候 B.丙丁流量都很大,可能出现洪灾 C.乙丙都为季节性河流 D.丁是所在国流量最大,汛期最长的河流
|
|
读下图,据此回答1-3题: 1.四幅图中位在亚洲与北美洲边界的图是: A. a图 B. b图 C. c图 D. d图 2.四幅图中符合下图气候类型的图是: A.a图 B.b图 C.c图 D.d 图 3.图示地点位于内流区域的是: A.a B.b C.c D.d
|
|
读下图,回答1-2题: 1.下列数码与气候类型搭配错误的是: A.①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C.②热带雨林气候 B.③热带草原气候 D.⑤温带海洋性气候 2.有关该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世界上最大的羊毛出口国 b、铁矿石、煤炭出口占世界重要地位 c、该国首都同时又是最大的城市 d、地广人稀,人口相对集中在自然条件较好、经济水平较高的地区 A.abcd B.abc C.acd D.abd
|
|
读沿某纬度所作的海陆剖面示意图,当北半球夏至日,甲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43°08′,判断1—2题。 1.该图属于: A.北美洲沿35°N所作 B.澳大利亚沿23°26′S所作 C.非洲沿23°26′S所作 D.亚洲沿30°N所作 2.甲点气候类型为: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
|
|
下图示意的甲、乙两国分别为传统、新兴的鲜切花生产国。读图,完成1-3题。 1.比较甲、乙两国降水特点及其原因: ①甲国受西风带和暖流影响,全年降水较丰沛且季节分配均匀 ②甲国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影响,降水季节差异大 ③乙国受赤道低压带影响,全年降水丰沛且季节分配均匀 ④乙国受地形影响,降水季节差异大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②④ 2.与甲国相比,乙国发展鲜切花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①热量丰富 ②光照充足 ③地形平坦 ④水源丰富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3.与乙国相比,甲国维持其在世界鲜切花市场竞争力的优势条件是: A.专业化、规模化生产,鲜切花价格较低 B.土地丰富,天然花卉品种较多 C.培植历史久,劳动力成本较低 D.技术含量高,鲜切花质量较优
|
|
据图回答1-2题 1.沿EF线上的山脉是 A.两个国家的分界线 B.两个大洲的分界线 C.两种气候类型的分界线 D.两种农业区的分界线 2.N地的地表特征表现为: A.地面起伏大,多山地丘陵 B.地势低平,多沼泽地 C.森林广布,树种丰富多样 D.沙漠广布,以内流河为主
|
|
关于日本地理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地狭人稠 B.多火山、地震 C.多优良港湾 D.境内平原面积广阔
|
|
读下列材料,回答各小题。 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人均粮食产量变化图,图中人均粮食产量围绕着趋势线在一个通道内波动,从中间的趋势线到通道边沿的宽度,即为平均的波幅,平均波幅与趋势值之比,表示粮食产量的稳定性高低。波幅越大,粮食产量越不稳定。 材料二 我国中长期粮食消费预测
材料三 下图中的河南省既是全国第一农业大省、第一粮食生产大省。目前河南有各类粮食加工企业达2800多家,所生产的面粉、挂面、方便面、速冻食品、味精等粮食深加工产品均为市场占有率的“全国冠军”,实现了由“天下粮仓”向“国人厨房”的历史性转变。 (1)材料一图中显示我国粮食生产稳定性较差的两个显著阶段依次是________和1996~2003年,其中后一个阶段稳定性较差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双项选择)。 A.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B.农业科技投入加大 C.生态退耕,耕地面积减少 D.农业结构调整 (2)依据材料二分析说明我国粮食中长期消费的趋势及出现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 (3)结合材料三评价河南省成为“天下粮仓”的自然条件;分析促成该省这一历史性转变的主要因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