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记载:“武帝施主父之册,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默陆,而藩国自析。”据此判断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的目的是 A. 恩泽贵族 B. 削弱王国势力 C. 增加税收 D. 实现民族交融
|
|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汉高祖“初定天下,昆弟少,诸子弱,大封同姓”。上述两项措施的共同点是 A. 以加强中央集权为目标 B. 改变了地方分裂割据的局面 C. 通过分封来巩固统治 D. 推动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发展
|
|
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一书中认为“自秦汉以来的郡县政治,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中国之永为一统一国,此项政治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材料表明郡县制的主要作用是 A. 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B. 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C. 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 D. 是中央集权制形成的重要环节
|
|
制度设计关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柳宗元论及秦汉史事与制度时,用“有叛人而无叛吏”“有叛国而无叛郡”相评。其所肯定的制度是 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郡县制 D. 世官制
|
|
有学者把先秦到秦汉的历史列为“方国—王国—帝国”(“方国”就是活动在一定区域,以血缘为纽带牢固的部落集团)。这一变化反映的主要问题是 A. 周边王朝已完全臣服于秦汉王朝 B. 最高统治者开始建立皇帝制 C. 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形成 D. 中央王朝统治范围极大扩张
|
|
秦朝“在政府组织上,嬴政大帝给中国历代王朝奠定了权威性的规范,使得以后几百个帝王只能在他所想到的圈子里作小小的修正,而无力作巨大改变”。材料中这一“规范”是指( ) A. 分封制度 B. 世袭制度 C. 中央集权制度 D. 三公九卿制度
|
|
下图是秦阳陵虎符,一般铜筑,中分为二,左右各有十二字铭文:“甲兵之符,右在( ),左在阳陵。” A. 皇帝 B. 太尉 C. 丞相 D. 御史大夫
|
|
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长时间出现“皇权不下县,县下惟宗族”的现象,这反映了古代乡村治理主要依靠 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郡县制 D. 皇帝制
|
|
西周的礼仪中常有射箭活动,箭靶上面有各种兽头,天子的是熊头,诸侯的是麋鹿头,大夫的是虎、豹头,士的则是猪头,以显示地位的尊卑。从中可知西周实行( ) A. 禅让制 B. 世袭制 C. 宗法制 D. 郡县制
|
|
周初分封而建的鲁国,曾诞生过大思想家孔子。观察下图,鲁国位于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