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嘉靖、万历年间,民间海外贸易兴起,中国海商的足迹几乎遍布东南亚各国。他们用瓷器、丝织品换取南洋的香料、药材和珠宝。欧洲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到来后,则用白银换取中国的生丝和瓷器。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政府开放海禁,在漳州府的月港设督饷馆,私人海上贸易取得某种程度的合法地位。在明朝的海外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不得不用大量白银来支付贸易逆差。海外白银的流入,增加了国内白银的总量,扩大了白银的流通范围。货币开始以白银为主。

—以上材料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  1929年开始的经济危机使各国之间货币战、贸易战和关税大战愈演愈烈,几年间先后有40个国家实行外汇管制,56个国家实行货币贬值,76个国家提高关税率,导致出现了各种货币集团和经济集团。1933年6月,66个国家在伦敦召开世界经济会议,试图稳定货币,实行关税休战,结果不但没有成功,反而使各集团之间的对立越来越尖锐.

—摘编自(美)迈克亚达斯《喧嚣时代:20世纪全球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此时期海外贸易活跃和白银流入中国的主要原因,并分析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2)材料二中所反映的国际贸易存在哪些问题?20世纪40年代,西方国家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87—1936年中国机器生产与手工生产的增长及比重变化(单位:亿元)

 

机器生产

手工生产

合计

1887年

产值

0

114.34

114.34

比重(%)

0

100

100

1914年

产值

2.90

149.91

152.81

比重(%)

1.89

98.11

100

1936年

产值

13.12

193.35

206.47

比重(%)

6.35

93.65

100

1914—1936年增长率

7.10

1.16

 

——

 

 

——资料来源:赵津《中国近代经济史》

 

从表中提取近代经济的相关历史信息,自拟题目,并结合所学的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日自强之端,首在开辟利源,杜绝外耗。……通商以来,凡华民需用之物,外洋莫不仿造,穷极精巧,充塞土货。彼所需于中国者,向只丝茶两种;近年外洋皆讲求种茶、养蚕之法,出洋丝茶渐减,愈不足以相敌。土货日少,漏溢日多,贫弱之患,何所底止!……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洋布、洋米而外,洋铁最为大宗。在我多出一分之货,则少漏一分之财。积之日久,强弱之势必转移于无形者。是以当竭蹶之时,亦不得不勉力筹办。

—张之洞《筹设炼铁厂折》

(1)依据材料一,概括张之洞主张兴办民用工业的原因。

材料二洋务运动中的民用工业,……本身的资本主义性质已为今日时论所公认。……洋务工业的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官领其总,商出资本,无疑是一种切实的倡率引导。它们于不知不觉中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而后,民族资本主义则可以沿着这些裂缝慢慢渗入。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的理解。

材料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示意图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分析1927-1936年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原因。

 

西方学者弗里德曼认为,全球化包括不可阻挡的市场一体化,民族国家发展和科技进步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同时全球化也会使某些国家遭到不公正对待并远远落在后面,从而在这些国家出现强烈的反作用。由此可知,该学者

A. 指出了全球化带来的利弊    B. 批评现存的反全球化思潮

C. 强调了全球化的消极作用    D. 提出了应对全球化的策略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下列国际经济组织的建立最能说明

A. 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确立

B.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C. 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加强

D. 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下表为1978—2009年我国城乡居民家庭收入情况表。据此可知

A. 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低于农村

B. 城乡人均收入差距缩小

C. 中国已经全面进入小康社会

D. 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1962年同1960年相比,中国工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例,下降17个百分点。重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例下降4.7个百分点。据此可以推知

A. 中国工业的增长速度减缓

B. 计划体制阻碍了经济发展

C. 国民经济结构实行了调整

D. “大跃进”导致经济持续衰退

 

下面是我国在“一五”时期各部门的投资比例表,说明我国

部门

工业

农林水利

交通运输

文化教育卫生

其他

投资比例

58.2%

7.6%

19.2%

7.2%

7.8%

 

 

A. 国民经济发展比例均衡    B. 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

C. 从农业国成为了工业国    D. 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

 

罗斯福在实施“新政”时曾说:“我们到底有没有实质的进步,不在于富人更富,而在于贫穷的人也能有足够的生存资源”。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罗斯福认为民生问题是社会进步的重要问题

B. 评价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是穷人具有足够的生存资源

C. 富人更富是贫困增加的根源

D. 罗斯福认为富人更富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世界的一次重大调整,它表明

A. 自由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

B. 国家调控经济模式形成

C. 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盛行

D. “滞涨”型危机得以缓解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19186/68464) 首页 上一页 19181 19182 19183 19184 19185 19186 19187 19188 19189 19190 19191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