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资本家范旭东在创办永利碱厂时,英国卜内门洋碱公司起初反对,后又要求合作,范旭东以“股东以享有中国国籍者为限”将卜内门公司拒于永利大门之外,打破了卜内门公司独霸中国碱业市场的企图。这则材料可以说明( ) ①民族工业与列强企业存在矛盾 ②范旭东是位爱国资本家 ③民族企业可以从根本上破除外国资本主义的束缚 ④民族工业的发展处境艰难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
|
近代中国驻外公使郭嵩焘(1818—1891)旅居英国时感叹:“政教风俗,欧洲独擅其胜。其视中国,亦犹三代盛时之视夷狄也。中国士大夫知此义者尚无其人,伤哉!”郭嵩焘此论 A. 认识到西方制度的先进 B. 否定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C. 有助于洋务运动的开展 D. 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思想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因为我国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负我们……”“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 ——《新中国成立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93年版 材料二1958年毛泽东在各地视察期间专门发表讲话自紊地说:“到现在,我们还有一些同志不愿意在工业方面搞大规模的群众运动,他们把工业战线上搞群众运动,说成是‘不正规’,贬为‘农村作风’‘游击习气’,这显然是不对的。” ——《中国现代化历程》 材料三在改革开放后的工业化过程中,乡镇企业和外资企业可谓是两支突起的“异军”。它们的迅速发展,己成为我国宏观经济的两个新的增长点。 ——《中国现代化历程》卷3 材料四……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中共十六大报告 (l)根据材料一与当时历史背景,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启动时采取“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 (2)材料二中的思想在实践中是怎样实施的?结果如何? (3)指出材料三中所提出的两支突起的“异军”在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中解决了什么问题? (4)综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概述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的基本进程。
|
|
1949年,中国开启了新的篇章……过去20年(改革开放以来),是自鸦片战争以来国际环境最好的时期,也是中国国内最稳定、经济最为发展的时期,可谓一百多年来未曾有过的新局面。尽管曾发生过苏东剧变的动荡,……但中国人始终抓住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从一个地区性大国成长为一个负责任的世界性大国。 ——摘自马晓军《走出寻梦的历史阴影》 结合所学知识,概要说明近20多年来中国是如何抓住新的机遇,“成长为一个负责任的世界性大国”的。
|
|
据统计,到1965年,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的商业机构的从业人员由1957年的522.2万人减少到302万人,减少42.1%。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财政困难依然严峻 B. 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C. 产业结构趋于均衡 D. “八字方针”的推行
|
|
有民谣唱到:挖粮队,真厉害,进了家门找布袋;翻了箱,倒了柜,粒粒粮食装起来;哪个敢吭一声气,揪着脖子捆起来;先来一场大辩论,不服再游一回街。该民谣反映的事件发生在 A.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B.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C. 人民公社化运动肘期 D. “文革”十年动乱时期
|
|
(题文)2015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强调国有企业改革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使国有企业真正成为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独立市场主体,由此可见国有企业改革 A. 要改变企业的所有制结构 B. 目标是建立西方自由企业制度 C. 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 D.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向
|
|
1956年4月,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我们的国家这样大,人口这样多,情况这样复杂,有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比只有一个积极性好得多。”毛泽东此论 A. 阐明了国民经济体制改革的问题 B. 重申了必须继续借鉴苏联模式 C. 主张摆脱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 D. 引发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
|
1979年创办的《计划经济研究》学术期刊,先被更名为《经济改革与发展》,后又再次被更名为《宏观经济研究》。这反映了我国 A. 传统社会主义的研究价值下降 B. 开始探索自己的建设道路 C. 推广了凯恩斯主义的成功经验 D. 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逐渐明确
|
|
雁塘头的17户社员,1978年以前只有一块手表、一台收音机和一台缝纫机,到1981年有了16块手表、15台收音机和7台缝纫机,还增加了两辆自行车。雁塘头发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提出 B. 实行包产、包干到户的生产责任制 C. 农业合作社的建立 D. 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