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王安石变法中,能起到治安、御外、节支三种功效的军事措施是( )

A. 保甲法    B. 保马法

C. 将兵法    D. 更戍法

 

战国时期,随着秦对外征战取得一系列军事胜利,东方六国惊呼“夫秦,虎狼之国”也,使秦国成为虎狼之国的根本原因是

A. 商鞅变法增强了秦国的实力    B. 秦国军队的战斗力不断提高

C. 秦国的封建经济发展较快    D. 秦国的旧制度被根本废除

 

明清时期粮食生产呈现集中趋势,太湖流域、鄱阳湖地区、洞庭湖地区、江汉平原、北方的井灌地区、成都平原成为粮食生产的重要地区。这一现象产生的客观影响是

A. 经济作物扩大种植

B. 经济重心继续南移

C. 国内统一市场形成

D. 粮食生产的商品化

 

汉字中许多形声、会意字包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如读图这个,我们可以确知

A.土地私有得到发展          B.精耕细作开始确立

C.小农独立经营普遍          D.生产力水平较低下

 

刺史是汉武帝时设置的监察地方的官员,西汉后半期其权能有所扩大,到东汉后演变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说明

A. 中央集权促成地方行政制度变迁

B. 中央对地方的监察力度越来越弱

C. 监察官位卑权重的特征得以改变

D. 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世所沿用

 

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A. 经济严重衰退

B. 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

C. 坊市制度崩溃

D. 政府管理失控

 

1972年,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尼克松的窃听丑闻,即“水门事件”爆发后,《华盛顿邮报》一直追踪报道;民主党候选人乔治·戈迈文声称水门事件是对美国民主与自由的践踏;国会也成立了特别调查委员会进行调查。材料最能体现美国

A. 主权在民原则

B. 天赋人权原则

C. 分权制衡原则

D. 联邦制原则

 

1694年,英王威廉三世任命辉格党人组成第一个一党内阁时,议会中的多数派是托利党人及其支持者,直到次年大选时,辉格党才成为议会中较为多数的党派。不仅如此,在威廉三世和安妮女王时期,没有一届内阁是议会直接选举的结果。这表明英国当时

A. 英王掌握着至高无上的权力

B. 两党角逐内阁局面尚未形成

C. 议会至上原则尚未真正践行

D. 英国的责任制内阁有名无实

 

1698年,英国国王威廉三世代表英国与别国政府谈判,签订了反法联盟密约,但这么大的事情直到1700年才为议会和政府所知晓。尽管议会表示不满,但威廉却行之泰然,认为这次行动并未明显超出他的特权范围。威廉的这一做法实质上反映了:

A. 议会主权原则在英国尚未确立

B. 王权实际上并没有完全被削弱

C. 国王议会共享权力有历史渊源

D. 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形同虚设

 

钱穆指出,起于元代的行省制度与中央集权不同,“实近似于一种变相的封建,乃是一种分权统御制也”,“此种制度在平时足以障碍地方政事之推进,而增加地方与中央之隔阂;而待一旦中央政权削弱,各行省转易成为反抗中央,分区割据之凭藉。”他认为行省制度在元代

A. 实际上是分封制的复辟

B. 改善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C. 削弱中央,加强地方权力

D. 不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22035/68464) 首页 上一页 22030 22031 22032 22033 22034 22035 22036 22037 22038 22039 22040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