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通史》指出,“控制奴隶贸易16世纪时是葡萄牙,17世纪的大部分时间中是荷兰,18世纪时则是英国”。这反映了欧洲殖民活动 A. 以综合国力作为基础 B. 与工业革命发展同步 C. 拥有稳定的殖民秩序 D. 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
|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指出,“有奖赏好人的天堂的观念,就一定有惩罚坏人的地狱的观念,如果只有死后升入天堂的希望而没有死后被打入地狱的恐惧的话,法律就会失掉之效力”。材料表明孟德斯鸠 A. 论证“法“是至高无上,否定了上帝的绝对权威 B. 论证反对封建君主专制,主张实行三权分立 C. 强调法律和宗教以培养遵纪守法的公民为目的 D. 强调宗教对巩固国家政权的重要性
|
|
下图为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中的一幅示意图,该图是中国、印度及某些西欧地区的国民生产总值预测(1980—2020年),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 B. 资本主义国家陷入经济危机中 C. 计划经济比市场经济更加优越 D. 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前景看好
|
|
在体制上,雅典民主政治留有一个“漏洞”,十将军始终保持选举制,连选连任,并不给薪俸。这说明雅典民主政治 A. 是奴隶主贵族上层分子参与了政权 B. 是奴隶主阶级实行统治的一种手段 C. 容易形成僭主政治或军事独裁统治 D. 是少数贵族和平民代表的民主
|
|
1900年,蔡元培之妻逝世,多人登门说媒。蔡元培贴出“征婚启事”:第一,不缠足。第二,识字。第三,男子不娶妾,不娶姨太太。第四,丈夫死后,妻子可以改嫁。第五,意见不合,可以离婚。这则“启事”使说媒的人顿时退避三舍。这反映出当时 A. 婚俗观念发生彻底转变 B.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显现 C. 近代报刊方便信息传播 D. 新思想传播的阻力较大
|
|
(天国) 认为与外国“彼此通商,理所当然”……通过对外贸易,太平天国购进了大炮、火药和粮食等军需品,并大量出口丝茶……不过为了获取军火武器,称外国人“尽是兄弟之辈”,准许英人在南京江面停泊兵舰,以“保护”英国过往商船。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A. 中国阶级矛盾激化 B. 西方宗教思想影响 C. 农民阶级的经济地位 D. 军事斗争的特殊情形
|
|
《明书》中记载:“独至明祖,藉诸功臣以取天下;及天下既定,即尽取天下之人而尽杀之,其残忍实千古未有。”与这一记载异曲同工的明代举措是 A. 营建北京并迁都于此 B. 废丞相权力分于六部 C. 设内阁辅助皇帝理政 D. 令地方大臣密折奏事
|
|
有学者认为: 宋朝实行自由、开放的政策,大大激发了中国的创造精神和进取精神,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都创造出了许多新东西,使中国文明出现了飞跃性的进步。能够说明以上结论的是 A. 分化相权、加强皇权 B. 经济重心南移 C. 儒学走向思辨化 D. 文人画的成就最为突出
|
|
有学者指出,在先秦诸子百家中,儒法两家尖锐对立。秦朝尊崇法家,厉行法治,遭到儒家批评。秦朝灭亡后,取代法家的是道家。文景以后,道家淡出政治舞台,儒家取而代之,登上正统学说的宝座。这表明秦汉时期 A. 根据统治需要选择治国思想 B. 延续了百家争鸣的思想局面 C. 对待思想流派态度变换不定 D. 逐渐认识到法、道思想的弊端
|
|
孔子说,自己的国家,父亲偷了羊,儿子替父亲隐瞒,这里有道。孟子讲,如果是舜的父亲杀了人,舜会辞去王位,带着父亲逃走。如果后来还是被抓到了,舜也不会做抵抗,而是去探监。这反映了当时 A. 儒家以礼入法思想 B. 时人重亲情也重法律 C. 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D. 法律公平正义的缺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