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对材料中“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的准确理解是

A. 因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而丧失世界贸易的中心地位

B. 中国传统的农耕经济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

C. 西方的工业革命没有对中国产生较大影响

D. 没有转化为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资本和市场

 

民国初期,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导致“短暂”的主要原因是

A. 北洋政府对民族工业扶植不力

B. 封建自然经济的束缚

C. 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卷土重来

D.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是

A. 输华货物总值显著增加

B. 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

C. 商品经济有所发展

D. 劳动力市场不断扩大

 

宋代的商业活动与唐代相比有很大的发展变化,其商业活动已不限制在市内。有一本专门介绍这种商业活动变化的书籍,请你从下列各项中选出一个比较合适的书名

A. 《东京城的辉煌》    B. 《西京城的衰落》

C. 《汴河两岸好风光》    D. 《坊墙去除利工商》

 

刘邦即位之初曾下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其夫人吕后当政时强调:市井之子孙不得为官仕吏。这说明西汉初年实行的是(  )

A. 休养生息政策    B. 限制商人的政策

C. 禁止经商的政策    D. 反腐倡廉的政策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是中国古代经济生活中普遍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 土地兼并

B. 重农抑商

C. 闭关政策

D. 贫富分化

 

某古代水利工程“旱时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后来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征丁十二百人护之”,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

A. 都江堰

B. 郑国渠

C. 灵渠

D. 芍陂

 

东汉南阳太守杜诗“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水排”主要应用于

A. 灌溉

B. 制瓷

C. 耕种

D. 冶铁

 

商品买卖重在诚信,下列朝代最早规定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的是

A. 秦代

B. 汉代

C. 唐代

D. 宋代

 

下列我国古代衣着织物的三种原料使用的先后顺序是

A. 丝—棉—麻

B. 麻—棉—丝

C. 麻—丝—棉

D. 丝—麻—棉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24899/68464) 首页 上一页 24894 24895 24896 24897 24898 24899 24900 24901 24902 24903 24904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