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截止到1926年,苏联全国共有65个外资企业,主要是开采北方森林的木材厂和采掘东部矿藏的稀有金属公司。著名的有:德国的莫洛加木材公司、美国的哈里曼锰矿公司、瑞典的哥德堡滚珠轴承有限公司等。这表明当时苏联

A. 借助外国资本建立重工业体系

B. 采用租借形式建设社会主义

C. 利用西方经济危机发展重工业

D. 运用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经济

 

1984年国庆,首都北京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和群众游行。深圳有两辆彩车参加了游行,蛇口工业区彩车上“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从天安门广场响遍大江南北。此口号

A. 拉开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B. 体现了经济特区创新的实于精神

C. 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标志

D. 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已经开始

 

古代雅典城邦不允许公民只关心自己私人事务,梭伦立法甚至规定:一个人如果在国内出现党派分裂时不参加任何一方,就要被剥夺选举权。据材料可知,古代雅典

A. 直接民主导致派系林立

B. 公民意识在法律上得到肯定

C. 将道德凌驾于自由之上

D. 立法的过程具有主观随意性

 

1986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企业改革的若干规定》根据这些规定,企业拥有了生产计划权、产品购销权、定价权、资金使用权、工资奖金分配权、劳动人事权等一系列生产经营自主权。其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A. 确立市场定价,建立合理价格体系

B. 增强企业活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C. 改革计划经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D. 实行政企分开,充分发挥政府职能

 

观察下列四幅图片,对图片的解读符合史实的是

A. 图1反映了中国汉代在天文观测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

B. 图2反映出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试爆原子弹的国家

C. 图3反映出"文化大革命"促进了中国高新科技的发展

D. 图4反映出中国在航天领域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西方曾有报刊称:“已有不少人将周恩来喻为印度支那会议的挽救者,他已赢得了外交舞台第一流人物的地位。”此次“印度支那会议”

A. 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

B. 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C.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D. 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清末新政期间作为振兴商务重要内容的“自开商埠”得到推广,仅“关内”就有济南、武昌、昆明等省会城市开放。另外,一些市镇如山东潍县、江苏海州、福建鼓浪屿、湖南常德等,也纷纷开辟商埠,招徕中外客商,从事经营贸易。这一做法

A. 抵制了日趋高涨的革命运动

B. 推动了近代城市化进程

C. 促使中国开始主动融入世界

D. 旨在推动内地经济发展

 

刘锡鸿是晚清首任驻英副使,不仅惊讶于火车轮船机器的功效,对英国民主的细节也颇为了解,私下里羡慕“西洋国政民风之美”。受朝中一些权贵指使,他却不断密告公使郭嵩焘要“以夷变夏”,甚至连郭披了洋人的雨衣,看了洋人的节目单都被当成罪行来告发,诋毁郭学西言行是“迎合洋人,坏乱风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洋务派固守中体西用导致洋务运动失败

B. 官场的功利主义严重阻碍了近代化进程

C. 晚清外交官员未能对西方有正确的认识

D. 刘锡鸿的言行植根于自给自足小农经济

 

宋以后书籍传于后世的,其数量规模远非唐朝以前可比。这主要是因为

A. 商业经济的繁荣

B. 教育事业的发展

C. 政治体制的改革

D. 科学技术的进步

 

汉代晁错在《论贵粟疏》中说:“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俗之所贵,主之所贱。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上下相反,好恶乖迕,而欲国富法立,不可得也。”晁错意在

A. 主张实现农工商的协调发展

B. 指出社会贫富分化的严重危害

C. 加强政府对经济的政策调整

D. 批评官员以及百姓的趋利心理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24932/68464) 首页 上一页 24927 24928 24929 24930 24931 24932 24933 24934 24935 24936 24937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