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统治者认为“汉人无补于国,可悉令空其人以为牧地”。但后来又不得不采用“以农桑为急务”的政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 统治者重视缓和阶级矛盾 B. 统治者重视缓和民族矛盾 C. 落后民族最终被较高文明的中原地区所征服 D. 统治者重视调整政策、发展经济
|
|
下列关于商鞅变法与北魏孝文帝改革相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②都是封建性的改革 ③都使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④都受到了守旧势力的反对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
|
人云“及神州陆沉,中原故族十去其七,胡汉之民日日相攻,无月不战,逮孝文帝之时,兼济万民,重拾农桑,人心归化,终一统中原”。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因素有 ①适应了中原原有的农业生产 ②得到所有鲜卑贵族的支持 ③中原封建文化本身的先进性 ④北方胡汉各族民众都支持改革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
|
独孤云是北魏孝文帝统治后期一名年轻的朝廷官员,下列行为将导致他受到惩处的是 A. 公然穿戴汉人样式的冠服 B. 将自己的姓氏改为汉姓刘 C. 用鲜卑语与同僚交谈 D. 娶汉族士族地主之女为妻
|
|
(公元499年,孝文帝自邺城返回洛阳)又引见王公卿士,责留京之官曰:“昨望见妇女之服,仍为夹领小袖……卿等何为而违前诏?”这说明北魏孝文帝改革最大的障碍是 A. 人的传统观念 B. 北魏中央官员不作为 C. 洛阳的地理环境 D. 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
|
|
“以森林民族的原生文化,直接与高度发展的中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民族的飞跃。”这是对哪次改革的描述 A. 大化改新 B. 商鞅变法 C. 忽必烈改革 D. 孝文帝改革
|
|
在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后世产生过消极影响的是 ①废除井田制,奖励耕织 ②重农抑商 ③实行什伍连坐 ④焚烧诗书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④
|
|
在研究商鞅变法时,有学者引用“商君遗礼义,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旧俗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出赘:做上门女婿)”。此现象对秦政权的积极意义在于 A. 有利于推动土地私有制以调动劳动积极性 B. 有利于实行连坐法以加强政府对人民的控制 C. 有利于增加户口数以提高政府的赋税收入 D. 有利于刺激兵士斗志以增强军队的战斗力
|
|
据《吴子·料敌》载:“秦性强,其地险,其政严,其赏罚信,其人不让,皆有斗心,故散而自战。”这表明秦国改革的有利条件是 ①秦国国君拥有较为集中的权力 ②秦国拥有较多的贤能之人 ③秦国的国君热心变法 ④秦国尚武精神充斥 A. ①②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③④
|
|
某同学在撰写研究性学习论文时,在“参考文献”中列出了以下著作、文章名称: ①《地理与文明之间的关系》 ②《希腊城邦制度与民主政治》 ③《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与古希腊文明》 ④《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古希腊文化》。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该研究性学习论文题目的应该是 A. 有利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古希腊的政治文明 B. 古希腊城邦孕育了平等互利的观念 C. 希腊政治文明与近代文明之间的关系 D. 古希腊民主政治文明产生的条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