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下列资料直接反映出的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最主要特征是

 

1895年

1913年

增长

货物类型

中国进口

1.7亿

5.7亿

3.3倍

生活消费品占85%,生产资料占15%

中国出口

0.28亿

1.66亿

8倍

农产品、手工业产品占96%,工业品占4%

 

 

A. 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 国人消费国外产品势头强劲

C. 民族工业基础薄弱发展缓慢    D. 农业落后制约国家经济发展

 

“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下列企业中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 轮船招商局

B. 汉阳铁厂

C. 发昌机器厂

D. 江南制造总局

 

“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随子”这是封建社会里束缚女性自由的纲常信条,对此持明确反对态度的人物是

A. 孔子

B. 董仲舒

C. 朱熹

D. 李贽

 

有学生在研究中国古代某一经济形态的特点时,收集到如下图片,下列不属于图片所示的经济形态特点的是

A. 土地私有    B. 男耕女织

C. 集体经营    D. 自给自足

 

我国古代有一位著名的思想家,他首倡私人办学,提倡“有教无类”。在他的思想体系中还提出了

A. “仁”与“礼”的学说

B. “君轻民贵”“仁政”的观点

C.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的观点

D. “小国寡民”“无为而治”的观点

 

郑国始祖郑桓公是周厉王的少子、周宣王的弟弟, 他于公元前806年被封于郑。据此以下判断不正确的是( 

A.郑桓公的身份是诸侯             B.郑桓公相对于周宣王是小宗

C.郑桓公与周天子不同姓           D.周宣王是周厉王的嫡长子

 

【历史选修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应星(1587—约1666)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45岁以后,面对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宋应星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探求“致富”之术。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一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正如宋应星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是书与科举功名毫无关系”,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是我们今天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献。

——摘编自潘吉星《宋应星评传》等

材料二牛顿(1643—1727)自幼喜欢钻研科学。1687年,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其后被视作真理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该书受到学术界的赞颂,很快销售一空。同年,牛顿被选为国会议员,后被封为爵士,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和法国皇家学会会员。当时他被公认为活着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英国有学识的人都把牛顿“奉为他们的首领,承认他是他们的主帅和大师”。伏尔泰全面接受了牛顿的自然哲学,并与人合作发表了一本关于牛顿力学体系的通俗著作。18世纪中期,牛顿的理论体系在欧洲各国得到广泛认可,对整个欧洲和世界的科学与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詹姆斯·格雷克《牛顿传》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

 

【历史选修3】

战争造成的灾难有目共睹,但不同时代、不同人对战争有不同的思考和主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战争不仅仅是一种实际上的必要。它也是一种理论上的必要,一种逻辑的要求。国家这一概念意味着战争的概念……”

——《大国崛起》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主题?

(2)结合二战后西欧国家团结发展的历史进程,以史实说明材料二所宣扬的观点是错误的。

 

【历史选修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尽管当时很闭塞,严家弄又在乡下,像“戊戌政变”这样的大事,我们也不知道,可是皇帝和皇太后“驾崩”就不同了,“地保”打着小锣挨家挨户地通知。

(注:严家弄,作者故居所在地,原为杭州城郊)

——夏衍《懒寻旧梦录》

材料二:维新党的计划太轻率了,太危险了,每一个步骤都需要一位强者的勇气……皇帝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他的顾问康有为和其它人等都缺乏工作经验,他们简直是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他们把足够九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美)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1)材料一中“这样的大事,我们也不知道”反映了戊戌变法运动的什么情况?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皇帝的方向”是什么,分析为什么说维新派“是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

 

缙绅士大夫是大一统的专制皇权确立之后,中国传统社会中所特有的一种人物阶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传统中国农民,并不依附于大地主的田庄。佃种地主土地的农户,与自耕农一样,在精耕细作的小片土地上,在农村市场经济机制下,谋求较佳的收入。在这样一个基层市场网络笼罩的空间内,传统社会的缙绅士大夫是当地的领导分子,组织地方力量,处理地方相关事务。缙绅士大夫,有的是政府退休官员,有的是现任官员的家属。他们以科举、同僚、戚谊、师友……种种关系,编织为网络,小则覆盖乡里,大则遍布全国。缙绅士大夫的社会力量,足以颉颃政治权力。

设立咨议局,不啻确认了地方武力与缙绅的社会力量。八国联军时,东南各省督抚宣告中立自保,已是在皇权之外宣示地方权力。武昌一举,各省响应,纷纷独立,则是上述地方权力与社会势力相结合,推翻了北京市的皇权。这一由革命过渡到民国的情势,其势颇顺,中国并没有经历严重的混乱

——许倬云《万古江河》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缙绅士大夫阶层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2)“武昌一举,各省响应,纷纷独立,则是上述地方权力与社会势力相结合,推翻了北京市的皇权。”是否同意作者这一观点并进行评述。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24975/68464) 首页 上一页 24970 24971 24972 24973 24974 24975 24976 24977 24978 24979 24980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