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部分商人在河南开封设店,专门贩卖绍酒、火腿、茶叶等江南特产。这表明当时 A. 中原人很早就懂得经商 B. 城镇商业出现繁荣景象 C. 长途贩运丰富了社会生活 D. 坊市商品交易限制被取消
|
|
唐朝时期,定州需岁贡细绫1270匹、瑞绫250匹,特种花纹的两窠细绫、大独窠绫、独窠绫各50匹,岁贡数量远比一般的州要高出许多。这说明当时定州 A. 经济地位较高 B. 产业结构完整 C. 丝织规模较大 D. 经济较为繁荣
|
|
夏商时期,士兵的武器多为削尖的硬木,此时的宝剑如“昆吾”为青铜所铸;东周时期,武器大多用青铜制作刀刃和矛尖,此时的宝剑如“干将”“镆铘”为坚硬锋利的铁所铸。此变化体现了 A. 古代冶金技术进步 B. 官营武器工业出现 C. 东周的冶金业发达 D. 铁器得到广泛应用
|
|
宋代农民主要致力于粮食和家庭手工纺织生产,但诸如“耕织之民,以力不足,或人于工商”之类的记载已屡见不鲜。对此合理的解释是,宋朝时期 A. 农民的经济来源日益多元化 B. 政府调整政策防止土地兼并 C. 朝廷鼓励工商业的自由发展 D. 自然灾害严重影响农民生活
|
|
史载:“所种之地,唯以刀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这反映的是 A. 铁犁牛耕 B. 原始农业 C. 井田制度 D. 个体经济
|
|
1946年,丘吉尔演说道:“在远离俄国边界、遍布世界各地的许多国家里,共产党第五纵队已经建立。它绝对服从来自共产主义中心的指令,完全协调地工作着。”丘吉尔的这一演说 A. 是朝鲜战争的前奏 B. 目的是终结反法西斯同盟 C. 宣扬了对苏联冷战 D. 加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
|
西德《基本法》要求在自由的自决中实现德国的统一。东德虽在20世纪50年代初曾要求实现德国统一,但它后来认为“统一是不现实的”。出现“统一是不现实的”的根源在于 A. 两极格局导致欧洲的分裂 B. 美苏冷战对峙的格局 C. 东、西德国经济上的差异 D. 德意志民族成分一
|
|
1917年3月2日,沙皇退位,传位给其兄弟米海伊尔,但后者不接受王位,俄国出现了恩格斯所说的皇冠落地无人捡拾的局面。这主要表明俄国 A. 沙皇专制统治已经穷途末路 B.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取得成功 C. 布尔什维克党做了充分宣传 D. 二月革命是一战刺激的产物
|
|
欧文共同劳动、共同分配的“新和谐公社”,吸引了国内许多著名学者或专家,连当时著名的科学家威廉·麦克留尔、经济学家和博物学家约西亚·华伦等人也纷纷前来,热情参与“新和谐公社”的建设。以至于除赞成者对之大加赞扬外,连反对者也连声感叹。据此可知 A. “新和谐公社”符合社会现实 B. 人们对民主、平等充满渴望 C. 资本主义制度弊端已暴露 D. 空想社会主义得到广泛支持
|
|
【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范文澜对孔子的民族关系思想曾做过精辟论述:“孔子说:‘裔不谋夏;夷不乱华’(《左传》定公十年)。裔指夏以外的地,夷指华以外的人,区分很明显,中国、夏、华三个名称,最基本的涵义还是在于文化。文化高的地区即周礼地区称为夏、文化高的人或族称为华。华夏合起来称为中国,对文化低即不遵守周礼的人或族被称为蛮、夷、戎、狄。” ——范文澜《中国建史简编》(修订本) 第一编 材料二 清朝前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加之最高统治者为满人……雍正帝有言:“夫我朝既仰承天命,为中外生民之主,则所以蒙抚绥爱育者,何得以华夷而有殊视? 而中外臣民既贡奉我朝以为君,则所以归诚效顺、尽臣民之道者,万不得以华夷而有异心。”(《东华录》雍正七年九月癸未上谕),“自我朝入主中土,君临天下,并蒙古极边诸部落俱归版图,是中国之疆土开拓广远,乃中国臣民之大幸,何得尚有华夷中外之分论哉。” ——《大义觉迷录》卷一 (1) 根据材料一归纳孔子的民族关系思想并说明其依据。 (2) 归纳材料二中的雍正帝的民族关系思想,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