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中国政治制度通史》中指出:“在明成祖(太宗)朱棣、明仁宗朱高炽(1425年在位一年)两朝的实录中,甚至连‘内阁’这个名称都找不到。”这表明(   )

A. 内阁正式设立于明仁宗之后    B. 官修史书刻意隐瞒真相

C. 内阁当时没有取得法定地位    D. 内阁未能参与朝政决策

 

元初的行省与金朝类似,仍属中央派出机构,设置并不稳定。但随着全国的统一,行省很快转化成了固定、常设的地方大行政区。行省拥有大权,掌国庶务,统一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材料反映元代行省   

是中央常设机构

是最高地方行政区划

拥有行政和军事等事权

行使权力受到中央的节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关于北宋设置参知政事的初衷,《宋会要辑稿》载:“太祖特置参知政事以佐之”,可知参知政事只是宰相的副手,地位并不高;而依据《太宗实录》载:“太祖因令居正等知印押班,以分普权”,可知参知政事能分割宰相之权,应当有一定的实权。这反映出(   )

A. 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    B. 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再现历史事实

C. 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    D. 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解释

 

表1:唐代宰相出身变化表(注:门荫,指门阀士族阶层凭借门第获得官职。)

 

唐德宗

公元779-804年

唐宪宗

公元805-820年

唐文宗

公元826-840年

唐宣宗

公元846-859年

门荫入仕者

10人

4人

3人

1人

进士入仕者

13人

17人

19人

20人

 

表1反映了(   )

A. 科举制度影响政治结构    B. 宰相执政能力显著提高

C. 分散相权适应统治需要    D. 中国政治制度日益封闭

 

美国学者卡尔•魏特夫曾在其著作《对于极权力量的对比研究》中指出,“治水农业是产生东方专制主义的主要原因。因为大规模的治水需要协作,需要一体化计划和广而复杂的全国性组织网……”。由此推测,专制主义一定程度上(   )

A. 有利于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形成    B. 有利于实现国家“大一统”

C. 有利于“民本”思想的形成    D. 有利于发挥地方的自主性

 

秦汉时期的“九卿制”是古代专制社会的行政制度。观其职能,奉常、少府、宗正等负责皇室宗族事务;廷尉、典客等则纯粹管理国家事务。这本质上反映了秦汉时期的政治(   )

A. 家国同治,皇权至上    B. 选贤任能,唯才是举

C. 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D. 官员众多,效率低下

 

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指出“周初万邦并立,周不过只是其中一邦,……天子与诸侯之间,诸侯相互之间,诸侯和卿大夫之间,往往用盟约维持关系……”。这反映了西周分封制的特点是(   )

A. 天下为公    B. 等级森严    C. 地方分治    D. 注重血缘

 

有研究者指出“长子(嫡长子)作为一族之长、一家之长,他是一个特殊的社会存在。他们无论是在人生观、世界观、还是在个性特征上,都与其他人截然不同。”下列与这种 “长子情结”的产生密切相关的是(   )

A. 禅让制    B. 君主制    C. 分封制    D. 宗法制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真正的法律乃是一种与自然相符合的正当理性,它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并且是不变而永恒的。罗马的法律和雅典的法律并不会不同,今天的法律和明天的法律也不会不同。法是一种自然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衡量正义和非正义的标准。

——西塞罗

礼义法度者,是圣人之所生也……圣人积思虑,习伪故,以生礼义而起法度。……故顺情性则弟兄争矣,化礼义则让乎国人矣。

——荀子

材料二 唐代统治者制定《唐律疏议》颁行天下。唐律继承了古代立法传统,“以礼入法”,然后将各种法规熔为一炉,采取了刑事立法的形式,全部律条都围绕着“罪”和“刑”分别加以规定、解释。唐律规定了严惩十恶,依次为: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唐律还规定如果赃证已经明确,“理不可疑”,犯人即使不招,也可根据犯罪事实进行判决。《唐律疏议》成为以后历代刑律的蓝本,也是中国古代法典的楷模和中华法系的代表。中华法系以自己独特的风采影响着亚洲与其有交往的各地,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摘编自叶孝信《中国法制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荀子和西塞罗关于法律的认识有什么不同?

(2)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比较罗马法系和《唐律疏议》代表的中华法系的区别。

(3)近代西方资产阶级的立法司法更多地借鉴了罗马法而不是中华法系,根据所学,说明原因。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一美国邮政总署于1942年7月7日发行的“中国抗战五周年纪念”邮票

图二 2012年2月,美中两地同时发行“尼克松访华40周年”纪念封

问题:概述美国政府发行这两张邮票的历史背景,并指出影响中美关系变化的因素。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26168/68464) 首页 上一页 26163 26164 26165 26166 26167 26168 26169 26170 26171 26172 26173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