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称:“今也,农夫之所以早出暮入,强(尽力)乎耕稼时艺,多聚菽粟而不敢倦者,何也?彼以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故不敢怠倦”。上述材料表明战国时期 A. 各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 B. 战乱导致农业生产的破坏 C. 农民积极性大为提高 D. 农民遭受残酷剥削
|
|
下列歌谣中,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尚的是 A. 结婚证书当堂读,请个前辈来证婚 B. 文明洋伞小包裹,长统洋袜短脚裤 C. 辫线斜拖三尺短,之乎者也说荒唐 D. 改良的头,改良的花,改良的姑娘大脚丫
|
|
下面是1865年和1894年中国对外贸易统计表(单位:万海关两),以下对该表的解读,正确的是( )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B.中国完全沦为列强的商品倾销地 C.中国对世界市场的依附日益加深 D.中国对外贸易值出超情况逐年增长
|
|
下图显示的是19世纪英国人口结构的变化状况,其中曲线①代表的阶级成分是( ) A. 地主 B. 资本家 C. 工人 D. 农民
|
|
“肇牵车牛远服贾,用孝养厥父母。”(《尚书·酒诰》)“如贾三倍,君子是识。”(《诗经·大雅》)这两段材料的主题虽然是儒家思想,但也可以用来研究 A. 农业的产生 B. 商业的发展 C. 手工业的进步 D. 城市的变迁
|
|
著名史学家苏秉琦先生指出,中国农业起源具有“满天星斗”的特点。以下选项中最能印证该观点的是 A. 北京人遗址已发现采集和猎取食物的遗迹 B. 湖南玉蟾岩、陕西半坡遗址、浙江河姆渡遗址等地都发现了人工栽培水稻的遗存 C. 除了黍、粟、水稻外,起源于战国的粮食作物还有稷、大豆等 D. 在浙江余姚河姆渡的考古发掘中,发现大量稻谷的遗存
|
|
胡佛认为“经济不景气的问题决不能用立法的行动或行政的声明来解决,经济的创伤只能由经济实体的细胞——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自我治疗”。这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 A.坚持自由放任 B.加强立法监控 C.行政干预危机 D.限制市场调节
|
|
中国在改革开放中,经历了三次思想解放,人们先后冲破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和“所有制崇拜”,其中冲破“计划经济崇拜”的关键事件是( ) A.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B. 中共十四大召开 C.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D. 中共十五大召开
|
|
近现代农业发展呈现出共同的特征和不一样的结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700年,(新)贵族拥有的土地达15%~20%,1780年则达20%~25%,1851年,英国的10个郡中,100~299英亩的农场数有15900个,300~499英亩的农场数有3200个,500~999英亩的农场数有1529个,1000英亩以上的农场数有323个。 ——沈汉《晚近英国农业史研究综述》材料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公有私耕”的传统村社农民反而比具有一盘散沙特征的“小私有者”更难集体化,与斯大林的设想相反,传统村社的自治功能与“集体主义”纽带恰恰成了农民拥有的组织资源,使其更能抵制来自外部的强制。从宰杀大半牲畜的消极抗拒,直到出现70万农民卷入的“斯大林的农民战争”。 ——卞悟《公社之谜一一农村集体化再认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农业经营的特征及其原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斯大林推行农业集体化带来的影响。
|
|
20世纪30年代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特殊时期,各国经济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征。 材料一 1933年8月14日,苏联杂志《为了工业化》上写道:“美国的商业和科学与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相结合,在三四年内已经产生了巨大的效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年代苏联工业化的主要成就,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二 ……罗斯福把赞同和反对的两派代表请到白宫开会,就条文(引者按:指《全国工业复兴法》)的措辞取得了协议。企业家们和他们在国会里的代言人之所以同意,是因为他们当中有些人认为,一切自由竞争都应该停止。正如琼斯﹣拉姆森机械公司当时的经理拉尔夫•弗兰德斯所说,他们“完全相信,要复兴和繁荣,就非限制竞争不可”。 (2)材料二中“要复兴和繁荣,就非限制竞争不可”在罗斯福新政在工业中有何体现? 材料三 1937年7月抗战爆发后……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的民族工业在战火中被迫大规模西迁,这一举动被称为中国工业发展史上规模最大的“中国实业界的敦刻尔克大撤退。”……这次内迁的工矿企业,基本上都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骨干企业,它们带去了大批的机器设备和技术力量,利用当地丰富的资源,迅速恢复和发展生产并带动了整个后方工矿业的发展,奠定了后方近代工业的基础,使大后方第一次建立了带有独立性的工业体系 ——摘编自刘国武《抗战时期内迁民族工业的历史作用》 (3)根据材料三概括抗战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