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9年初,《大公报》某文章称:“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临其境,亲眼得见一样……时常看看,岂不比听戏强得多么?”这材料中使人们“开眼界”的是 A. 电影 B. 《申报》 C. 报纸 D. 广播
|
|
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是 A. 淞沪铁路 B. 唐胥铁路 C. 京张铁路 D. 京汉铁路
|
|
“全国掀起削减西方人特别是美国人影响的运动……西方人的服装和西服受到批判,旗袍和其他被视为‘资产阶级的’中国服饰也遭到了批判……各种各样的制服大行其道,其中最有名的有中山服、解放服或列宁装。”这一现象开始出现于 A. 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B.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开始时期 C. “文化大革命”时期 D.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
|
20世纪90年代,中国政府提出对外开放的沿海、沿边、沿江、沿路的“四沿战略”。其中“沿江”战略的目标是推动长江流域的全面开放,以贯通东西,辐射南北。据此判断,实施“沿江”战略的龙头举措是 A. 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 B.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C. 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 D. 开放长江三角洲地区
|
|
《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探索》指出:“它将家庭经营引入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家庭经营只是其中一个层次,统和分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不断完善的关系。它继承了合作化的结果,汲取了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又符合社会主义的原则。”这里“汲取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又符合社会主义原则”分别指 A. 精耕细作、平均主义 B. 小农经济、共同劳动 C. 个体经营、集体经济 D. 协作经营、按劳分配
|
|
1957年全国工业工程技术人员达到175万人,比1952年增加两倍。工业和基本建设部门的职工达到1019万人,比1952年增长66%。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 文化教育事业长足发展 B. 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大调整 C. 农业调整解放大批劳动者 D. 中共中央犯了急躁冒进的错误
|
|
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曲折艰难、命运坎坷的根本原因是 A. 受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的制约 B. 中国始终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 C. 民族资产阶级没有政治地位 D.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
|
|
下列各项为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创造了条件的有 ①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 ②洋务运动的刺激 ③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④民族资产阶级收回利权的斗争 A. ①③④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③④
|
|
洋务运动时期,有一类企业是“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病,而听该商董等自立条议,悦服众商”。采用这种经营管理方式的企业是 A. 江南制造总局 B. 轮船招商局 C. 发昌机器厂 D. 继昌隆机器丝厂
|
|
1866年6月,左宗棠向清廷上奏,他认为“东南大利,在水而不在陆”,“我国家建都于燕、津、沽实为要镇。自海上用兵以来,泰西各国火轮兵船直达天津,藩篱竟成虚设,星驰飚举,无足当之”。为此,他主张 A.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 建立海军,加强海防 C. “师夷长技以制夷” D. 实业救国,保护商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