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的医学家发现,柳树皮具有消炎止痛的作用,而西方也有同样的发现。但不同的是,中医始终运用柳树皮这味中药给病人治疗,西方却通过研究柳树皮的质地及其含有的水杨酸等物质,研制出了阿司匹林这种西药。该事例体现了古代中国科技 A. 重实用的特征 B. 领先于世界 C. 重经验而不重实验 D. 具有盲目性和落后性
|
|
四大发明之所以是中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是因为四大发明( ) A. 是西方早期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有力武器 B. 在推动人类进步的过程中作用巨大 C. 发明的过程比较艰难 D. 领先西方时间长,足以令中华民族骄傲
|
|
下列重要的科技发明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蔡伦改进造纸术 ②指南针(司南)的出现 ③火药被用于军事 ④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A. ①②④③ B. ②①③④ C. ②③①④ D. ②①④③
|
|
有学者说“中国历史上较为发达的科学领域和技术部门,大都带有官营的印记,与国家的治理息息相关”,“中国古代科技固然成绩突出,但这些成果在技术方面停滞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经验工艺的水平上,在理论上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变幻莫测的道、气等概念来建构学术体系……混有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分”。这说明 A. 古代科技注重实用但缺乏理性 B. 天人合一思想阻碍科技发展 C. 古代中国科技中没有科学理论 D. 古代中国科技较为封闭、落后
|
|
宋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生产力最高和最发达的国家,但是由于种种不利因素的影响,这一发展势头未能继续下去。“种种不利因素”包括 ①传统政治体制的束缚 ②科技没有突破传统科技的藩篱(或没有形成近代科技) ③理学的束缚 ④小农经济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
|
“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这是《后汉书》中有关我国古代一项重大科技成就的记载。这项科技成就的取得起到的历史作用是 A. 推动古代中国纺织业的进一步发展 B. 促成了新航路开辟和世界市场的形成 C. 帮助欧洲资产阶级战胜了骑士阶层 D. 导致信息记录与传播技术的革命性进步
|
|
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古代的许多发明往往局限在它的发源地,推广极慢。但两宋时期,技术发明的推广速度明显加快。如发明于北宋的犁刀,到南宋时已经成为江南各地开荒的必备工具。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两宋时技术发明“推广速度明显加快”最可能的原因是 A. 印刷业的蓬勃发展 B. 指南针的应用 C. 造纸术的发明 D. 科举制的扩大
|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徐寿(1818-1884年),是我国近代科学技术的杰出开拓者,也是我国近代化学的启蒙者和先驱。他的家乡无锡有许多能工巧匠,从小就爱好工艺制作的他由博览群书逐渐转而致力于科学技术的研究。他不仅潜心研究中国历代的科技典籍,对于明末清初从欧洲翻译过来的西方科技著作也认真加以研究。徐寿持之以恒地坚持自学,因为他对知识和科学有着真挚的追求。其间,他与同乡华蘅芳常在一起,共同研讨疑难问题,相互启发。 徐寿一生先后在安庆、南京军械所主持蒸汽轮船的设计研制,成绩显著。曾国藩评价他“研精器数,博涉多通”。1864年,徐寿等人完全不假西方人之手,制造出了完全国产的“黄鹤号”蒸汽船,清同治常御赐他“天下第一巧匠”的牌匾。1867年受曾国藩派遣,襄办江南机器制造局,从事蒸汽轮船研制。他积极倡议筹设翻译馆1868年正式成立翻译馆。 ——根据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等整理 (1)根据材料回答,“天下第一巧近”徐寿身上哪些品质体现了“工匠精神”。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徐寿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所做出的重大贡献。
|
|
材料1940年底,希特勒下达了代号为“巴巴罗萨”的作战计划,要求在对英国的战争结束以前,以一次快速的战役击溃苏俄,并计划在1941年冬季到来以前结束战斗,然后再继续解决英国问题。希特勒曾对他的亲信说过:“如果我们想要统治世界,我们就必须征服俄国。”社会主义苏联是其实现称霸世界野心的最大障碍,同时,德国企图通过进攻苏联给侵略战争输血。但在入侵苏联之前,希特勒并没有完全低估苏联的抵抗能力,从各个方面都作了周密的安排,全面完成了入侵的一切准备工作。1941年6月22日凌晨3点,德国出动了170个师的兵力,分三路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苏联出师不利,损失惨重。但苏联领导人很快就冷静下来,并采取了新的军事部署,打乱了德军通过“闪击战”在3个月内吞并苏联的冒险计划。到1942年2月底终于转危为安,莫斯科战役以德军的惨败而结束。 ——摘编自张开荣《世界通史·现代史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希特勒推出“巴巴罗萨”作战计划以及出师告捷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德战争的影响。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的慈善文化的思想渊源主要来自于儒家的“仁爱”价值观。孔子从人性本善的基本前提出发,倡导“仁爱”,这是个人基本的善念和品质。……中国的慈善行为更多的是为了政治统治的需要,要求政府在灾难时期承担起对于民众的生存救济,将公益事业和慈善事业完全归为政府的职责范围。 西方国家具有较深的宗教信仰,因此慈善活动必然同宗教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原罪论”的宗教思想很是值得我们分析。这种思想意识要求每一个信徒要行善从而减轻自己的罪行而获得上帝的原谅从而得以升入天堂。此外,相对于我国的官本位的慈善理念,西方国家则更多地表现为公众的参与,以美国为例更多地是表现为基金会或者是救助团体,然而这 些大部分都是非政府性质的机构。 ——摘编自李新鑫《中国慈善文化的源起与西方社会慈善业态的比较》 材料二近代中国灾荒的特点是烈度强、范围广、灾类多、破坏重。天灾人祸交织叠加,使得民众生活于水火之中,传统慈善救助模式辐射面窄,无法让慈善业的社会功能发挥应有作用。……在中国,一些西方传教士在救灾过程中忘我地工作,强调人道主义,这让国人看到了全新的慈善救助模式,促使他们更加自觉地了解、学习、效仿那些新的慈善救助方法。期间,中国民间社会的成长形成了一种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他们在西方观念的影响下,每当某个地方有大的灾患出现,他们就利用同乡会、同业组织这样的平台,积极捐助和募款,有的还亲自前往灾区一线参与救灾……慈善作为涉及人的尊严和社会正常运行的公共行为,势必成为社会各界感兴趣的话题,所以媒体也乐于报道。 ——捕编自周秋光主编《中国近代慈善事业研究(上)》 (1)根据材料一,概括分析中国和西方慈善事业发展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国近代慈善思想转型的主要原因。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中西慈善事业发展的基本经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