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题型:单选题
难度:简单

观察下列图片,图一至图三的变化主要说明了

A. 中国传统农业工具以石器为主

B. 中国传统农业生产经历了粗放到精耕细作的演变

C. 中国传统农业政策是重农抑商

D. 铁器的广泛使用反映了我国科学技术高度发展

 

题型:单选题
难度:简单

潮汕方言中流传不少农业谚语,比如“立秋有雨,庄稼点头”“生地葱,熟地蒜,肥田芋,压平埠(意为提高产量)”、“早田深水养,晚田一巴掌”、“换田不如换种”等,这些谚语整体上反映了我国传统农业:

A.根据节气安排生产

B.精耕细作的特点

C.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D.注重因地制宜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下面是辜鸿铭的部分言论摘录

《中国人的精神》

(1915年)

一个中国人如果抛弃了忠君之道,即孔子国教中的名分大义,就不再是一个真正的中国人了。在中国,一个真正的妇人不仅要爱着并忠实于她的丈夫,而且要绝对无我的为丈夫活着。

《反对中国文学革命》(1917年)

当胡教授用他那音乐般的声明谈论“活文学”和“重估一切价值”时,我敢肯定许多外国人都将如坠云里雾里,不知所云。……一个人身为中国学者的人,能够说出中国的文言不适合创造活文学的话他一定是一个“外表标志的道德上的矮子”。

《中国文明的复兴与日本》(1924年)

有人问我为什么这样讨厌西方文明,我在这里申明一下,我讨厌的东西不是现代西方文明,而是现代的西方人士滥用他们的文明利器。

 

(1)根据材料,概括辜鸿铭的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辜鸿铭的思想主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5年至1970年左右这段时间,是美国霸权在世界体系中的全盛时期。一旦美国与另一个军事强国苏联达成协议,美国霸权基本上就是不受挑战的了。

——摘编自沃勒斯坦《世界体系的结构性危机:我们将何去何从?》

材料二苏联解体了。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难!我知道没人这么说,他们只是说这对美国而言是个巨大的胜利,但它确实是个灾难。原因有二:其一,正是苏联的存在,才给了美国与其盟国结盟的理由;其二,1945年协议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双方都不得轻举妄动,都得阻止任何导致核战的可能。而今,苏联对那些国家的约束作用没有了。

——摘编自沃勒斯坦《生活在后美国世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霸权进入“全盛时期”的原因,概括这一时期中美两国关系的发展态势,并用史实说明这一变化。

(2)根据材科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苏联解体“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难”。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1950年,英国推行社会福利制度,并且不断扩大以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补助为内容的福利制度一度被称为是“从摇篮到坟墓”,在此之后的一、二十年内,福利国家制度度过了它的“黄金时期”。

材料二   自1979年保守党上台后,撒切尔首相就决心采取强硬的措施进行福利国家的改革,在社会保障方面,大力削减财政开支,改变以往的“普遍性原则”,实施“选择性原则”。开始强调个人的责任和义务,此外,还直接降低一些社会保障项月的津贴标准。撒切尔主义的一个主要成就就在于扭转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福利国家政策之间的历史性联系,在当代英国把市场价值观念注入到人们的社会福利观念之中。就整个改革过程来看,通过私人化和市场化实现责任由国家向个人和社会的转移,将原由国家承担福利供给的“福利国家”转变为由社会承担福利供给的“福利社会”,实现福利供给来源的多元化、私人化和市场化,是撒切尔政府福利改革的核心内容和主要目标。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二战后英国福利制度的发展历程。

(2)20世纪70年代以来撒切尔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改革福利制度?你对此有何评价?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工业革命”是一个颇有争议的概念。传统的观点认为是一场“突变”。20世纪二三十年代,工业革命“渐进论”兴起。概念之争论体现的是对工业革命总体认识的分歧,这场争论势必还将延续。

有学者对此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经济发展存在渐进性和连续性,工业革命时期的技术进步及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突破了传统的生产方式,是社会生产力的一次空前飞跃。工业革命实际上是突变和渐进的结合,它不同于政治革命,但其意义绝不亚于后者。所以,开始于经济领域,继而发展到社会和政治领域的这场重要变革,完全可以称作是一场革命。

——杨宁一《世界近代史的学术动态》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就材料中的一个观点进行探讨(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7年10月18日在北京召开。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回顾历史,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实现复兴的凯歌。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抗日根据地,开展了民主政治建设……1940年毛泽东系统提出新民主主义理论后,他就把陕甘宁边区做为一个“试验区”,明确指出:“边区的方向,就是新民主主义的方向。现在全国要办新民主主义,有没有一个样子呢?我讲已经有了,陕甘宁边区就是模范。”时任边区政府主席的林伯渠也说:“陕甘宁边区是新民主主义的边区”。

——《中国人大》

材料二   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第一天起,应该说就担负起100多年来受到严重阻碍的工业化重任。但是从1953年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国共产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

——《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

材料三   经过对建国50多年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总结和对世界经济发展认识的深化,以2000年10月中共中央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为标志,中国共产党形成了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本思路和方针政策,完成了关于工业化认识上的转变。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7年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指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双创”推向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对保障和扩大就业、优化经济结构、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提升国民经济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整理自《环球时报》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共在新民主主义民主政治探索过程中有哪些成功的实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共产党采取的“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是什么?简要分析产生这一战略的因素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工业建设方面又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分析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90年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关于工业化道路的认识上有何变化?并分别概括这两个时期影响中国共产党关于工业化道路认识的主要国际因素

 

比尔·盖茨创建和领导的微软公司在个人计算和商业计算软件、服务和互联网技术方面都是全球范围内的领导者,在78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全球的员工总数超过50,000人。微软现象表明(   )

①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价值论”取代了“劳动价值论”

②比尔·盖茨成功的关键是时代所给的机遇

③谁掌握了人才优势,谁就占据了时代的制高点

④互联网的发展,加速了知识的生产、传播和使用,知识对社会经济的作用日益加强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下图反映的是1978—1985年中国进出口贸易额变化图,贸易额不断增加的原因不包括

A. 外交成就的突破    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C. 城乡经济体制改革    D. 经济特区的设立

 

埃里克·沃尔夫在《欧洲与没有历史的人民》中写道:(18世纪)一些欧洲国家正在谋求统治地位。每个正在奋斗的国家都拥有一个独立的社会,都受其特殊精神或文化的激励,这种观念无非是为了证实它想形成自己独立国家的愿望和正当性。独立的、一体的文化概念正是为了适应这种文化方案。该材料说明18世纪欧洲的(   )

A. 文化才开始形成    B. 文化的政治性质    C. 文化具有民族性    D. 文化是多元化的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27878/68464) 首页 上一页 27873 27874 27875 27876 27877 27878 27879 27880 27881 27882 27883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