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学者写道:“衰落是一个容易使人上当的词,因为它包含了两个相去甚远的概念:一是外部力量的减弱,一是内部力量的衰败。……拿16世纪的意大利来说,……在外部因素使其丧失了经济强国的地位之后,内部文化仍可达到巅峰。”这里所说的“外部因素”是指 A. “商业革命” B. “价格革命” C. “商业危机” D. “工业革命”
|
|
新航路的开辟使人类社会从分散走向整体,引起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其中不属于“商业革命”的内容是 A. 美洲的烟草、玉米、可可等商品出现在欧洲市场上 B. 欧洲商路和贸易的枢纽由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C. 贸易范围空前扩大,地区性贸易向世界性贸易扩展 D. 贵金属的大量流入,西欧金银持续贬值,物价直线上升
|
|
15世纪中叶,在与东方的贸易中,欧洲的金银源源不断向外流出,“黄金问题”变为欧洲经济上的严重危机。由此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A. 有利于欧洲资本原始积累 B. 引发了欧洲的价格革命 C. 刺激了欧洲开辟新航路 D. 欧洲中心地位逐步确立
|
|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经济“调整(或退却)”的现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内战的结束意味着不再需要……这种权宜政策,于是它被立即摒弃了。农民们拿起武器,反对无偿的征收。……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采取了……这一政策允许部分地恢复资本主义。……对列宁来说,这种新的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中的“权宜政策”是指什么?“让步是不可避免的”的原因是什么?为“后退一步”,苏俄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个政策的实质是什么? 材料二……我们必须退却,而要诚实地面对我们国家今天所遇到的形势。这个伟大的国家将坚持下去,并将获得新生和繁荣……这个国家需要行动,而且现在就行动起来。 ——罗斯福就职演说(1933年3月4日) (2)材料二中罗斯福认为“必须退却”的原因是什么?他是如何“行动”的?这一行动开创了什么经济模式? (3)综合上述材料,从两国经济模式的“调整(或退却)”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
|
“在一个经济遭到空前破坏的国家里,在一个破产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国家里,如果没有资本的帮助,要保持无产阶级政权是不可能的。”该认识导致了( )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 B.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 重工业的优先发展 D. 国营企业经营自主权的扩大
|
|
列宁指出,商业“是我国经济生活的试金石,是无产阶级先头部队同农民结合的唯一可能的环节,是促使经济开始全面高涨的唯一的可能的纽带”。为此,苏维埃俄国 A. 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制 B. 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允许市场发挥作用 C. 推行集体农庄制度,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D. 全力发展重工业,抵制法西斯德国侵略
|
|
“新经济政策一执行,混乱和饥荒马上就开始平息下去了,城市恢复了生机,市场上的商店又开始有了产品的供应了,物价也随之下降。那时党的口号是‘学会做生意’。”“学会做生意”主要指 A. 实行粮食税制度 B. 宏观调控与计划相结合 C. 恢复和发展私人企业 D. 借助商品和市场的自由调节
|
|
列宁说:“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这表明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的目的是 A. 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 B. 发展生产力,逐渐向社会主义过渡 C. 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建设社会主义经济 D. 利用物质利益,调动人民的积极性
|
|
列宁说“我们决不受莫名其妙地轻视商业的‘感情社会主义’……的情绪的支配”,“掌握商业,指导商业,把商业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这是无产阶级国家政权能够做到的。”为此列宁( ) A.取消一切商品贸易 B.允许自由贸易 C.实施计划经济 D.实行自由放任
|
|
苏俄共产党员科尔恰什金曾说道:“两年多来,人民在苏维埃制度下忍饥挨饿,而被夺走粮食的人势必会起来反对苏维埃政权,投奔并将投靠邓尼金和高尔察克,从而延长国内战争。”这反映 A. 新生苏维埃政权隐藏着危机 B. 政府的战争政策造成了粮荒 C. 德国军队大举入侵苏俄领土 D. 农业集体化政策出现了失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