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雅典民主政治在两千多年前便达到惊人的深度与广度,可谓是一个历史的奇迹。但无论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还是斯多噶派,似乎都对雅典社会心怀不满。就“主权在民”而言,据学者估计,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发生时,雅典成年公民为4万人,其家属14万人,异邦人7万人,奴隶在15-40万之间。就其公民内部的民主来说,在伯里克利的时期,享有充分权利的公民总数约有30000人至35000人,而公民大会的出席人数通常不超过2000人至3000人。作为雅典普通公民的农民和手工业者,为了谋生的需要,常常不能出席约10天举行一次的公民大会。

材料二梭伦在一首诗中写道:“我置坚盾,均衡两方,不允许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据优势。”而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记载了苏格拉底讲述的寓言——“人们虽然一土所生,彼此都是兄弟,但老天在铸造他们的时候,在有些人身上加入了黄金,这些人因而是最可宝贵的,是统治者。在辅助者(军人)的身上加入了白银。在农民以及其它及工商上加入了铁和铜。”大家都必须按照自身的金属成分划分等级、从事工作。“每个人都作为一个人干他分内的,而不干涉别人分内的事”,这条原则就是“正义”。在柏拉图这里,正义意味着各尽其性、各就其位。而在雅典城邦中,正义意味着一个城邦公民作出符合他的身份的贡献,也享受符合他的身份的荣誉;政治上的正义就是根据每一个人的德性进行义务与荣誉的分配。

——摘自《读雅典政治有感》

(1)根据材料一,指出雅典政治“主权在民”的局限性。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梭伦提出“公平正义”带来的影响。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公元496年,孝文帝针对北魏各部族没有姓氏的情况,发布“制定姓族”诏文,“详定北人姓”,共一百二十姓(见下表)。规定正员郎以上的高官须由鲜卑八姓、汉族四姓者担任,其余各姓只能充任一般官员。

 

 

 

皇族

功臣

其它

部族

拓跋

丘穆陵

步六孤

贺兰

贺赖

独孤

贺楼

万忸于

勿忸于

纥奚

尉迟

出大汗

叱罗

……

姓氏

……

 

 

——据《魏书·官氏志》等

材料二(孝文帝)规定宗室诸王正妃“应取八族及清修之门”,并强制性地命自己的几个弟弟分别娶陇西李氏、荥阳郑氏、范阳卢氏及鲜卑勋臣八姓之首穆氏之女为妃。孝文帝以后,宣武帝同样严格控制宗室诸王的联姻家族。

——何德章《伪托望族与冒袭先祖——以北族人墓志为中心》

(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魏“姓族”改革的特点。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姓族”改革的政治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战国时期,士成为知识分子的代称。此时的“士”已与出身无关,他们可能来自贵族,也可能起于微贱,其共同的身份标志仅仅是知识、智慧和才能。战国以前的士受“六艺”教育,文武并重,如射、御都带有军事训练性质,而战国时期的士基本以学习文化典籍为主,是比较单纯的文士。这些文士已经脱离了分封制和等级制的束缚,能够自由流动。……很多国家出现了“布衣卿相”,国君礼贤下士,并不计较出身。于是士的社会地位同以前相比更加显赫,他们奔走于各国,成为各国官僚队伍的后备队。——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在外国侵略和国内动乱等重大问题迫在眉睫时,士人感觉到有义务对社会和政治的稳定贡献一份力量。即使是专研汉学的学者也放弃了传统的不问世事的态度,所有晚清士人都坚信,在公共事务上他们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士人对研究的领域和方法有广泛的兴趣,例如:政治家曾国藩试图把汉学、宋学和格物致用,融合成一个无所不包的基本学识,即礼学,以反映儒家“礼”的概念。康有为从理学研究转向今文学,再转向西方政治改革著作研究。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国时期士阶层的变化及其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士人阶层的社会贡献,并对其进行简要评价。

 

如下表为全国1977年﹣1982参加高考人数和录取率(人数:万)

年份

参加人数

录取人数

录取率

1977

570

27

5%

1978

610

40

7%

1979

468

28

6%

1980

333

28

8%

1981

259

28

11%

1982

187

32

17%

 

 

对表格中参加考试人数最高峰值形成的历史因素是

A. 高等学校的盲目扩招

B.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影响

C. 改革开放对教育的推动

D. 政治运动对教育领域的冲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同传统绘画尤其文人画因其贵族性、封建性而受到完全的排斥;但在1956年后中国传统绘画包括文人画也因其“民族性”而获得了更大意义上的生存空间。这反映了

A. 社会注意制度转型促进了文化的繁荣

B. 文学艺术事业发展受政策因素影响

C. 盲目学习苏联影响民族文化保护

D. 邓小平主持科教工作推动拨乱反正

 

20世纪80年代,中国电影由宏大叙事逐渐向个体表达回归,往往讲述“大时代的小故事”,展现生活的低吟浅唱和个人的沉浮起落,使人感同身受并寄寓对真善美的的美好渴望。这一变化

A. 反映了消费市场快速成长

B. 体现了传统道德的回归

C. 顺应了社会发展的趋势

D. 得益于新技术手段的运用

 

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各高校遵照中央政府要求开设公共必修课,恩格斯所著《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成为指定教科书,文化部还举办了以“从猿到人”等为宣传主题的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其主要目的是

A. 构建与国家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

B. 确立马克思主义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C. 用科学文化知识破除封建迷信思想

D. 探索引导宣传舆论工作的全新形式

 

19781213日,邓小平在为中央工作会议闭幕讲话所准备的手写提纲中提到自主权与国家计划的矛盾,主要从价值法则、供求关系来调节。这说明当时的邓小平(   )

A. 已开始酝酿市场经济的发展思路    B. 努力向国人揭示市场经济的本质

C. 正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作與论准备    D. 已形成发展市场经济的完整构想

 

俄罗斯学者潘佐夫所著《毛泽东传》记述了毛泽东“摆脱苏联及其模式的影响、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模式的努力”。下列著作体现毛泽东这一探索的是

A.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 《论持久战》

C. 《论联合政府》

D. 《论十大关系》

 

有学者说,三民主义是要实现“使社会上大多数的经济利益相调和,而不相冲突”。其针对的是三民主义中的

A.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B.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C. 推翻帝制,创立民国

D.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28817/68464) 首页 上一页 28812 28813 28814 28815 28816 28817 28818 28819 28820 28821 28822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