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萌”来比之洋务运动,那么,这里的“插柳”最有可能是指 A.培育了近代海防和教育 B.诱导了民族企业的产生 C.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扩张 D.引进了近代科学技术
|
|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白银1300万两;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这说明洋务运动 A. 使中国走上国富民强道路 B. 建立了独立完整的民族工业体系 C. 培养了大批新式科技人才 D. 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
|
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那才是民族致命伤。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这次发生在“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 ) A. 实现了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性变化 B. 使中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C. 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 D. 促使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传播
|
|
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这对中国最主要的影响是 A. 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 B. 中国成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C. 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 D. 加剧了中国的落后
|
|
19世纪40~60年代,中国一些传统制造业,如棉纺业、制针业等日益衰落,但制茶、缫丝等传统制造业却意外获得较快发展。材料中这些制造业“意外获得较快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 B. 洋务运动兴起 C. 清政府允许民间设厂 D. 中国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
|
|
19世纪中叶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从近代化的角度看,这对中国最主要的影响是 A. 清政府被推翻 B. 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C. 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开始 D. 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
曾主持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英国人赫德在其《中国见闻录》中写道:“中国有世界上最好的粮食——大米;最好的饮料——茶;最好的衣物——棉、丝和皮毛。他们无需从别处购买一文钱的东西。”这段材料表明当时中国社会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形态是 A. 商品经济 B.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C. 自然经济 D.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的政党体制是两党制,民主党和共和党作为美国政治舞台上最重要的两大党,在与“三权”相应的各政治平台上展开角逐,尤其是为总统和参众两院议员席位进行激烈竞争,而其他党派由于美国选举制度的影响以及两大党各自具有一定的包容性、灵活性,难以长时间存在并扩大。 ——胡鞍钢等《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是一党制,而是立足于共同政治经济基础上的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也不是多党制,而是共产党执政、多党参政。在政治关系上,各民主党派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两者是合作关系;在政权关系上,共产党执政,各民主党派参政,两者是执政党与参政党的关系,而不是竞争性的轮流执政关系。 ——周余云《多维视野下的中国政党制度》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美中两国政党制度的特点。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中两国政党制度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
|
|
近年来,福利制度建设成为国家经济生活中的重要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世纪以前英国穷人的救济问题多是通过基督教会、个人慈善捐款等方式解决。国家并没有将其视为自己的责任。相反,视贫因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经常制定惩治流浪者(大多是失地的农民)的血腥法律,并引起农民的强烈反抗。这种情况下,为稳定社会秩序,1601年都铎王朝颁布了《伊丽莎白济贫法》把贫民区分为三种(1)强壮有力而不愿工作的(2)老弱残疾而不能工作的(3)不幸而找不到工作的。第一种贫民不能得到任何救济,他们要接受强制劳动,对拒绝工作的人则要被关入惩戒所,为酷刑所惩罚甚至被处死。第二种无劳动能力的贫民可以得到救济,对第三种不幸找不到工作的人规定济贫官有帮助其找到工作的义务。 ——陈晓律《英国福利制度的由来与发展》 材料二西方经济学家一般认为,“公平”是指社会成员收入的均等化,“效率”是指资源的有效配置。进入20世纪70年代,沉重的福利负担,降低了经济发展速度,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巨大的经济效益在福利制度下消失地无影无踪。……福利机制作为社会再分配的形式,其直接目标有时并不是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而是达到政治、经济和社会平衡。而这种不顾效率的平衡,在有些条件下则成为阻碍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的羁绊。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纷纷改革福利制度,但步履维艰。每一次福利制度改革都会引起民众的抗议怒潮,大规模的罢工和示成游行不断发生。 ——林延等主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述评》 (1)依据材料一,分析指出英国福利制度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西方福利制度造成的问题。你认为如何才能使福利制度走得更远?
|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GNP: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国民在一定时期内新生产的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 图示: Ⅰ图家: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Ⅱ国家:日本。 Ⅲ国家:法国、德国、荷兰和地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北欧国家。 Ⅳ国家:拉美、苏联、东欧和其他的西欧国家。 Ⅴ国家:除日本以外的亚洲和非洲国家 ——整理自《经济增长的源泉》 概括指出从18世纪中期至20世纪末上图中五条曲线相对位置变化的总体特点,并简析每一阶段五条曲线相对位置发生变化的原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