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关于20世纪后半期时代主题转变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发展和瓦解 ②全球化发展,国与国之间相互依存程度加深 ③广大亚、非、拉国家独立后,努力争取民族的繁荣富强 ④经历两次世界大战,维护世界和平是世界人民的强烈愿望,也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责任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
|
19世纪60年代,面对“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中日两国几乎同时开展了旨在“富国强兵”的自强运动──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然而甲午一战表明,两国的“富国强兵”结局却大相径庭,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鸿章认为:“吾中国之政教文物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惟枪耳,炮耳,铁路耳,机器耳。吾但学此,而洋务之能事毕矣。” ──摘自梁启超著《论李鸿章》 材料二 (日本)该国近年改变旧制……其变衣冠,易正朔,每为识者所讥。然如改习西洋兵法,仿造铁路火车,添置电报,开煤矿,自铸洋钱,于国计民生不无利益。并多派学生赴西国学习器艺,多借洋俩,与英人暗结党援,其势日张,其志不小。故敢称雄东土,藐视中国,有窥犯台湾之举。 ──摘自1874年12月10日李鸿章给同治帝奏折 (1)分析材料一指出李鸿章举办“洋务”的指导思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洋务派作出了哪些重大的“变革”举措? (2)材料二反映出李鸿章对日本明治维新有什么认识? (3)试结合材料及相关历史背景,简要评析中日两国“富国强兵”结局不同的主要原因。
|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近代中国棉织品进口及棉花出口统计表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以后,进口棉纱的价格逐渐下降,1872~1890年间,最低时曾下跌三分之一以上。这就使得洋纱的价格远远低于土纱。如1887年牛庄三百斤的洋纱售银五十七两,而土纱却要售银八十七两左右。 材料三 琼州附近的文昌,在1882年,由于廉价的印度棉纱的大量进口,使得本地的手工纺织业破产了。“文昌女工既失其纺纱职业便转入织布”了。又据1893年《益闻录》记载:江苏睢宁县,也由于“洋纱盛行,村人均有抱布之乐,户户织棉,轧轧机声”。 材料四:棉花价格提高……刺激了棉花种植面积的逐渐扩大。如上海、南汇两县,“均栽种棉花,禾稻仅十分之二”。如皋、通州、海门三县,“三县皆种棉花,并无杂树”。不仅原来的产棉区的种植面积逐渐扩大了,就是许多原来不种棉花的地区,也开始大规模种植棉花了。 ──以上材料均摘自《中国近代经济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19世纪70~90年代中国棉织品进口及棉花出口的变化情况。 (2)综合材料一、二、三,分析说明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 (3)结合材料二、三、四,分析说明这种变化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
|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苏州风俗考》记载的明代苏州纺织业情况是:“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若机户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材料二 《吴县志》记载清代苏州情况是:“各帐房除自行设机督织外,大都以经纬交与织工,各就织工居处雇匠织造,谓之机户。”《清稗类钞》记载:“(帐房)散放丝轻,给予机户,按稠匹计工资。”《风麓小志》记载:“小机户无甚资本,往往恃帐房为生。” 材料三 《康熙松江府志》记载:“农暇之时,(松江)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 材料四 清雍正帝说:“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惟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苏州纺织业的哪些社会现象?这些现象表明的本质是什么? (2)材料二同材料一相比,有何异同之处? (3) 材料三反映出的现象与材料一、二反映的现象是否相同?为什么?它对材料一、二反映出的社会现象会造成什么影响? (4)材料四的观点对前面材料所反映出的历史现象会产生什么作用?
|
|
上海轮船招商局是洋务派创办的规模最大的民用企业。它开张之初只有轮船3艘,后来发展到30多艘,经营了国内运输,发展了海外业务,打破了外国轮船公司在中国的垄断地位,还一度兼并了美商的旗吕轮船公司。由此可直接推断出洋务运动 A.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B.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C.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D.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在中国的扩张
|
|
中国近代第一家股份公司上海轮船招商的经营广告,其上面的文字为:“宗旨──发展中国航运,促进对外贸易,预定客货仓位,代客报关装货,代理水火保险,办理仓储堆栈,欢迎监督,接受批评”等。从该“广告”中能够获取的准确历史信息有( ) ①轮船招商局注重扩大经营范围和提高服务质量 ②打破了我国航运业被外国垄断的局面 ③有利于我国水上交通运输业的近代化 ④轮船招商局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③
|
|
19世纪40~60年代,中国一些传统制造业,如纺织业、制针业等日益衰落,但制茶、缫丝、酱菜、皮革加工等传统制造业却意外获得较快发展。材料中这些制造业“意外获得较快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 B. 洋务派大力兴办近代工业 C. 清政府允许民间开设工厂 D. 中国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
|
|
1873年上海轮船招商局章程规定:将股份较大之人公举入局作为商董,在主要港口协助商总经营业务。这段材料反映了 A. 洋务民用企业管理权由商董控制 B.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引进西方管理模式 C. 洋务民用企业具有近代企业制度的某些雏形 D. 洋务民用企业的所需资金全部来自民间资本
|
|
鸦片战争后,有英国商人在考察中国的市场后认为,中国人口众多,商品需求量极大,遂运大量钢琴、吃饭用的刀叉至上海等商埠,结果却是产品滞销。对此事件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英国商人企图利用不平等条约倾销商品 B. 英国商人缺少对中国国情的全面了解 C. 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对外来商品的抵制 D. 中国民族工业对外国商品的强劲冲击
|
|
近代以来,许多人士投资近代企业。从下表中无法获取的信息是( ) 1840到1894年间投资民族企业的人数比例表
A. 部分官僚、地主转化为民族资本家 B. 民族资本来源多样化 C. 部分投资者来自国外 D. 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