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一些报刊对两伊战争发表评论说,如果战争再拖下去,“纽约夜晚的灯火将不会那么明亮”。这句话说明 A. 世界石油少了 B. 战争拖延的时间太长了 C. 战争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D. 纽约的灯火受到战争的影响
|
|
历次中东战争与印巴战争 A. 都是由殖民主义者“分而治之”的政策造成的 B. 都是多个民族国家对另一个民族国家的战争 C. 都是为了争取独立建国的民族生存权利 D. 都是长期存在的民族和宗教矛盾的产物
|
|
两伊战争爆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A. 领土争端 B. 民族矛盾 C. 宗教矛盾 D. 大国插手两国事务
|
|
印度发动第三次印巴战争是在哪国支持下进行的 A. 美国 B. 英国 C. 法国 D. 苏联
|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第一次印、巴武装冲突发生在克什米尔地区 B. 第二次印、巴战争是在美国调解下,双方停火的 C. 印度在苏联的支持下,蓄意肢解巴基斯坦,发动了第三次印巴战争 D. 印巴战争后,原东巴地区脱离巴基斯坦,成立了孟加拉人民共和国
|
|
两伊战争期间,美苏两个超级大国都向海湾地区增派部队主要是为了。 A. 维护海湾地区的和平与安定 B. 保护在两伊的外国人 C. 维护联合国安理会的权威 D. 趁机控制海湾地区
|
|
下列图片为印巴战争中使用的武器。由此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 A. 国际调停 B. 联合国的干预 C. 战争的激烈程度 D. 美苏等大国推动了印巴战争
|
|
在印巴分治方案中,英国殖民者将宗教信仰作为划分国家的唯一标准,这一做法 A. 有利于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B. 极易导致宗教对立与排斥 C. 可以加强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 D. 有利于整个地区的和平与发展
|
|
重要历史人物的作用不仅使法国历史丰富多彩、曲折动人,还深刻影响了欧洲历史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89年到1815年间,英国尽管面临战时困难,工业生产却仍然保持着18世纪80年代的旺盛勢头,继续快速增长。而在大陆,从法国革命开始,政治动荡连绵不断,商业受挫,物价飞涨,人心惶值。战争阻隔了不列颠岛与大陆之间的交流,英国的新机器和新技术难以到达欧洲各国。因此,无论法国革命和拿破仑时代在政治上意味着什么,在经济上和工业上,它们都意味着到1815年时法国和其他大陆国家已远远落后于英国。 ——(美)约翰·巴克勒等《西方社会史》 材料二:1958年戴高乐重新执政后,在第四共和国原有基础上,加快了法德和解与合作的步伐。1960年,法国政府建议提前实施《罗马条约》,使原计划年底建立的欧洲经济共同体在当年5月建立起来,与1957年相比,六国工业品的关税到1960年年底已降低了40%,六国在关税同盟上所取得的成果超过了《罗马条约》签订者的期望。进入60年代,随着以欧洲共同体为核心的欧洲联合的发展,戴高乐把反对美国对西欧的控制带入一个新的阶段,加强了欧洲在国际舞台的话语权。到1969年戴高乐退出政坛时,法国以欧洲为“跳板”,一定程度上重新恢复了它的地位和影响。 ——摘编自阚四进《法国欧洲一体化政策研究》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从政治、经济角度,分析法国革命和拿破仑时代对法国和其他欧洲大陆国家的影响。 (2)根据材料:和所学,指出戴高乐为“反对美国对西欧的控制”提出的基本主张。概述1958-1969年戴高乐执政带给法国和欧洲的积极影响。
|
|
清朝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京郊众多皇家园林的出现,大大改变了明朝时北京汉地文化为主的自然、人文景观,更随着清代对西部边疆地区的统一而形成了多文化景观的复合体。这种复合体既是清代大一统国家的象征,又代表着北京郊区从自然文化景观向人文政治景观转化的过程。随着对北京西北郊的开发,大型皇家园林相继出现,这些园林通过“写仿”等手法将代表汉族文化的江南园林建筑,代表西部边疆文化的藏传佛教建筑等精心组合,最终形成了能够代表清帝国形象的新景观。 ——杨菁、许乐和《清代达赖、班禅来京历史事件中的北京皇家园林》 材料二:康熙朝以来,华夷之限的界限逐渐模糊,真正意义的大一统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华夷之别,逐渐为中外之别所替代。对此,有以下两种认识可供讨论:①康熙带着他的民族扑向了先进的汉文化;而汉民族则最终接受了明清鼎革的现实,将康熙视为了真命天子。②与西方政治势力和文化接触后,刺激了清王朝的边界概念的形成。(清帝国)开始加强了自我认同的意识,近代民族国家的意识逐渐产生。 ——据张研、牛贯杰《清史十五讲》、邹选麟《论清一代关于疆土版图观念的嬗变》等整理 (1)清代京郊众多皇家园林被认为是一种多文化景观的复合体,请您以“颐和园后山后湖景区”为例,予以说明。用一句话概括“多文化景观”所凸显的政治意义。 (2)阅读材料二并联系所学,您更侧重分析哪一种认识? 侧重分析①,阐述“康熙带着他的民族扑向了先进的汉文化”产生的积极影响。侧重分析②,请以康熙帝时期维护国家主权的史实,予以阐释说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