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10月2日,《东方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首演。全剧共分《东方的曙光》《星火燎原》《万水千山》《抗日烽火》《埋葬蒋家王朝》《中国人民站起来》《祖国在前进》《世界在前进》等八场,采用了歌舞、合唱等艺术表现方法,并且有民族乐队和西洋管弦乐队的联合演奏。这一艺术创作反映出 A. 这一时期的艺术作品以革命题材为主 B. 政策支持推动了艺术精品的创作 C. “样板戏”占据了“一枝独秀”的地位 D. “二为”方向对艺术的指导作用凸显
|
|
1949年,毛泽东充满激情地预言:“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中国人被人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下列促进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新中国“文化建设高潮”出现的是 A.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贯彻 B. “文艺要为人民服务”思想的提出 C. “大跃进”运动的发展 D. “上山下乡”运动的开展
|
|
仅1956年一年,我国学术著作出版的数量比1950-1955年6年的总数还多。文艺创作方面,初步打破了题材和主题的禁区,题材范围扩大,体裁风格多样,涌现了一批富于创新精神的作品。1957年1月,全国60多个专业歌剧团体在北京举行音乐舞蹈会演,20多天演出的节目有360多个。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 三大改造胜利完成 B. “双百”方针的贯彻 C. “大跃进”运动的浮夸 D. 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
|
|
评弹是一种盛行于江南地区的曲艺门类,在新中国成立前曾广为流传。1951年3月后评弹书目一度停演。50年代末60年代初,评弹再次焕发了新春,许多传统书目被保存、整理和传承,同时大量新的评弹书目不断推出。评弹艺术的再度发展主要得益于 A. 社会民众强烈需求 B. “双百”方针的提出 C. 国民经济恢复发展 D. “双为”方针的提出
|
|
2016年3月8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自2016年起,将每年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首个中国航天日将以“航天梦,中国梦”为主题。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的标志是 A.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C. 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 D. “神舟5号”载人飞天大成功
|
|
“200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有这样一段颁奖词: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这位人物是 A. 袁隆平 B. 邓稼先 C. 钱学森 D. 王淦昌
|
|
下图是献给祖国六十二华诞的“高科技礼品”。事实证明,中国有能力征服太空,有能力将中国人从地球引力的束缚中暂时解脱出来,去探寻宇宙的奥秘。下列最能证明我国载人航天“有能力”的事件( ) A.1964年原子弹爆炸成功 B.1970年“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 C.2003年“神舟” 五号升空 D.2007年“嫦娥一号”飞临月球
|
|
1964年10月16日,寓居美国的李宗仁向来访者说:“西方人终于将我们视为一个智慧的民族了。”当时使西方人观念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 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B. 中国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C. 中国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 D. 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
|
吴明瑜回忆道:“鉴于当时复杂的国际形势,为了实现建设一个强大的中国的目标,当时出于战备考虑,提出要实施‘上天、入地、下海’的科研战略。”提出此“科研战略”主要为了 A. 加强国防力量 B. 提高国际地位 C. 建立科研体系 D. 服务生产发展
|
|
2007年度“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某著名科学家的颁奖词中写道:“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这位科学家是 A. 钱学森 B. 袁隆平 C. 吴阶平 D. 华罗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