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托克维尔看来,英国的地方自治传统是在英国特有的一种长期宗教纷争中形成的。他这样指出:英裔美国人不得不把自己置于法律的保护之下……在移民初期,自由制度的茁壮萌芽,即地方自治,已经深深扎根于英国人的习惯之中。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A. 英国民主思想来自宗教改革 B. 地方自治是英国政体重要特点 C. 美国民主思想深受英国影响 D. 美国政体学习借鉴了英国政体
|
|
在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过程中,1701年颁布的《王位继承法》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法规定,国王所作的任何决定必须由同意该决定的大臣签署方能生效。这一规定的目的在于 A. 防止国王独断专行 B. 扩大议会的权力 C. 加强国王对内阁的控制 D. 扩大国王的行政权
|
|
《十二铜表法》规定:“出卖的物品纵使交付,非在买受人付清价款或提供担保以满足出卖人的要求后,其所有权并不移转。”该规定反映了 A. 罗马法对贵族利益的维护 B. 罗马法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C. 古罗马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 D. 古罗马对商品交换活动的严格限制
|
|
在雅典法律演进进程中有如下记录:公元前621年雅典的《德拉古法典》出现了抽签选举等相关条款;梭伦将改革条文刻在16块白色旋转的木板上,公布于市场;“陶片放逐法”的最初目的是为了防止僭主政治的复辟。对上述雅典法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A.雅典成文法诞生于公元前6世纪 B.以法律形式体现民主精神与原则 C.梭伦借鉴《十二铜表法》立法经验 D.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
|
一位历史学家评价某制度是“皇权下的民主”“现代分权制度的雏形”。这一制度最有可能是 A. 分封制 B. 中外朝制 C. 三省六部制 D. 内阁制度
|
|
刘邦在位末年与众臣歃血为盟,特别诏令:“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其目的在于( ) A. 加强朝廷对地方的控制 B. 禁止分封异姓王侯 C. 鼓励臣民建立军功 D. 安抚汉初以来的功臣
|
|
河南大学教授王立群指出,“古代帝王,由秦始皇至清代宣统,正统偏安者共二百余人,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者,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康熙)四人而已”。 这里的“国家政体”是指 A. 王位世袭制度 B. 中央集权制度 C. 选官制度 D. 监察制度
|
|
对下列有关《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魏晋的选官制度不利于寒门子弟入仕 B. 魏晋的选官制度造成了门阀士族垄断政权 C. 寒门子弟入仕比例上升与科举制有关 D. 寒门子弟入仕比例大小与封建统治基础无关
|
|
据《史记》记载,公元前544年,“齐相庆封有罪,自齐来奔吴。吴予庆封朱方(县名,后改名为丹徒)之县,以为奉邑,以女妻之,富于在齐”。材料反映了春秋时期 A. 分封制全面崩溃 B. 宗法制荡然无存 C. 郡县制初现雏形 D. 实行郡国并行制
|
|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787年出席美国制宪会议的有55名代表,其中14人从事土地投机,24人从事高利贷活动,11人从事制造业和造船业,40人为债券持有者,15人为奴隶主……他们代表了各自不同的利益集团(或群体),分别来自南方或北方、大州或小州……经过4个月的闭门会议和激烈争论,最终还是达成了妥协。因此美国1787年宪法能够体现各方的利益和要求,制定之后各方都能认真遵守,虽200多年依然如此。 材料二:(美国)国会拥有国家意义上的最高权力,这种权力可以制裁以州为基础的派别活动,防止州与州之间的恶性竞争,并将为各州的民主政体提供有力的保障。同时宪法也让各州以种种方式保留了自己的主权……国会制定法律,但总统可以否决之;最高法院可以宣布经国会通过并经总统签署的法律违宪,但总统经参议院批准任命最高法院的法官;总统执行法律,但必须由国会给予财政支持。……任何法案必须经两院批准才能生效,故参院和众院在制定法律过程中互有对于另一方的绝对否决权。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美国的民主……是人们通过许许多多的“妥协”来完成的,而任何成功的妥协,都既需要足够的气度,也需要高超的技巧。学者们一般以“三大妥协”来概括费城制宪会议,这就是大州与小州就国会代表权达成的妥协,北部与南部就税收和代表权上如何计算奴隶人数达成的妥协,以及北部与南部就管理对外贸易和征税达成的妥协……事实上,整个现代民主政治都是妥协的产物。因此也可以说,一个民族不善于妥协,就不可能走向真正的民主。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55名美国制宪会议代表的构成特点,并指出这一特点带来的积极作用。 (2)材料二反映了美国各种政治权力之间怎样的一种关系?根据材料二,简述其具体表现。 (3)概括指出材料三的观点。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两例加以说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