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版本历史教材在描述近代西方某部宪法时,这样写道:“内阁起初由总统任命组成,后来改由议会中拥有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组成,它对议会(参议院)负责。”“这部宪法体现了总统、议会和内阁之间的权力平衡。”材料中的宪法最有可能是 A. 1689年英国的《权利法案》 B.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C. 美国1787年宪法 D.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
|
华盛顿在1787年3月致麦迪逊的信中说:“凡是有判断能力的人,都不会否认对现行制度进行彻底变革是必需的。我迫切希望这一问题能在全体会议上加以讨论。”这里所说的“彻底变革”是指 A. 实行两党政治防止专制独裁 B. 实施三权分立维护人民民主 C. 扩大总统权力提高行政效率 D. 建立联邦体制强化中央权力
|
|
在1689年到1834年的一百多年时间里,一些英国国王利用其行政权,通过任命内阁、收买议员、安插亲信等手段,对国会和政府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操纵。这说明 A. 光荣革命后英国王权曾出现反弹 B. 国王违背法律规定肆意扩张权力 C. 英国君主立宪制仍需进一步完善 D. 资本主义发展尚不足以制约王权
|
|
“若某人非法杀死另一人的奴隶或牲畜,应以去年奴隶或该牲备的最高价格赔偿受损人;若某人非法损坏了另一人的物品;应以近年该物品的最高价赔偿之。”这说明罗马法 A. 保护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B. 确保公民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C. 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D. 注重维护商业交易的公平性
|
|
柏拉图说:“社会中没有知识、没有教养、没有政治智慧的下层群众掌握政治权力,政治生活的狂热使得他们很容易丧失理性,进而做出草率的、不合理的政治决策。”作者意在说明雅典 A. 抽签选举的局限 B. 多数人暴政的实质 C. 轮番而治的危害 D. 直接民主制的弊端
|
|
清代某机构,其职能原为承命拟旨,参与军务,后逐渐演变为全国行政运行的中心。此机构的设置 A. 标志着中国古代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B. 出现于康熙年间,以票拟形式参与机务 C. 取代前朝内阁,成为最高行政机关 D. 与议政王大臣会议、内阁形成三足鼎立
|
|
“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明太祖在位时曾再三对百官诉苦。至明成祖时,为改变皇帝过于劳累的局面,采取的措施是 A. 设枢密院 B. 设立南书房 C. 设置殿阁大学士 D. 设立内阁
|
|
有学者统计,北宋载人《宋史》的官员中46.1%来自寒门,从南宋两个年份的进士题名录来看,非官员家庭出身的进士一个占56.3%,一个占57.9%。这说明两宋时期的科举制 A. 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养 B. 从根本上结束了贵族政治 C. 进一步扩大了统治基础 D. 选拔官员更注重公平公正
|
|
公元前127年,汉武帝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诸子都在王国范围内分得封地为列侯。这一规定 A. 强化了汉初的郡国并行体制 B. 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C. 巩固了刘姓宗室的血缘亲情 D. 增强了地方封国的实力
|
|
春秋初期诸侯遍行采邑(封地),中后期始行县一郡制度,“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战国时边地繁荣,始于郡下设县,形成郡一县两级制。这一历史现象 A. 造成分封制彻底崩溃 B. 说明官僚政治已完全取代贵族政治 C. 强化了君主专制独裁 D. 说明春秋战国时期已出现集权趋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