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1880年,清政府修建唐山到胥各庄的“唐胥铁路”。1887年展筑至芦台,1888年又展筑至塘沽和天津,时称“津唐铁路”。“津唐铁路”的修建

A. 标志中国交通近代化的起步

B. 有助于解决洋务企业的困难

C. 诱导了中国民族工业的产生

D. 目的是抵制列强的经济侵略

 

罗马法中的人格指权利义务主体。黑格尔认为,“罗马的人格权不是人本身的权利,至多不过是特殊人的权利”。这里的“特殊人”是指

A. 奴隶

B. 罗马妇女

C. 罗马公民

D. 罗马居民

 

中国古代某项水利工程兴建后,当地出现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的景象。该水利工程的始建者是

A. 孙叔敖

B. 管仲

C. 李冰

D. 郑国

 

下图反映了

A. 近代科技研究方法形成

B. “蒸汽时代”的终结

C. 科技结合推动文明发展

D. 实验促进科学进步

 

《人民日报》续报道“小麦亩产12万斤”“水稻亩产3万斤”“一棵白菜500斤”的好消息。这一现象反映的是

A. 大跃进运动

B. 三大改造

C. 文化大革命

D. 人民公社化运动

 

观察漫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该漫画描绘的是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B. 该漫画描绘的是新文化运动的民主与科学思想

C. 该漫画描绘的是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

D. 该漫画描绘的是洋务派“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明代还是在制度之下由皇帝来当宰相。宰相废了,而宰相的职权则由皇帝兼……明代制度还是和过去大体相似的。清代就更超越了这一限度……清代行政反而成了私下的秘密,自然比尚有制度可循的内阁制又大大进了一步。”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明朝设立的内阁制是对宰相制的继承

B. 内阁是公开行政,军机处是私密行政

C. 军机处的设置是古代政治的巨大变革

D. 内阁与军机处的设立加强了君主专制

 

陈蕃任安乐太守时,郡内有一个名叫赵宣的人,父亲去世,他把父亲埋葬以后,自己住在墓道中,服丧二十多年,名声震动州郡。地方官把他推荐给陈蕃,陈蕃与他相见,问及妻子儿女,结果他的五个儿子都是在服丧期间出生的。陈蕃大怒,遂治其罪。故事中赵宣为官所借用的途径是

A. 九品中正制

B. 孝廉

C. 科举制

D. 军功爵制

 

玉米很久以前就在美洲种植,15世纪末漂洋过海来到了欧洲,随后在意大利、法国等地较早地被引种,进入18世纪以后,在欧洲得以大片种植。玉米不仅可以作为人的粮食,而且还可以作为牲畜的饲料。玉米得以在欧洲大片种植的前提是

A. 世界各地联系加强    B. 欧洲人的生活需要

C. 玉米的价值与功用    D. 欧洲人开放的理念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唐前期,继续推行北魏以来的“均田制”。在此基础上,实行租庸调制,“有田则有租(田租),有家则有调(纳绢布等),有身则有庸(每丁每年服力役二旬,若不服役则纳布帛等代替)”。庸和调在整个国家财政中占据重要地位。唐中期以后,随着人口增加,土地兼并加剧,均田制急剧崩坏,租庸调制难以维持。“有幼未成丁,而承袭世资,家累千金者,乃薄赋之;又有年齿已壮,而身居穷约,家无置锥者,乃厚赋之,岂不背谬!”百姓举家逃亡,规避赋税,被称为“客户”。

公元780年,唐朝推行两税法:以国家财政开支所需为总额,所谓“量出以制入”。所有民户在现居地登记,根据财产情况定户等,按户等高低交纳赋税,“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分夏秋两季征收,“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结果“赋不加敛而增入,版籍不造而得其虚实,贪吏不诚而奸无所取,自是轻重之权,始归于朝廷”。每户负担并未增加,但国家财政总收入增加,对户口的掌握也更为准确,“天下便之”。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两税法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税法与唐前期的赋役制度相比有哪些积极作用。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36389/68464) 首页 上一页 36384 36385 36386 36387 36388 36389 36390 36391 36392 36393 36394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