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明太祖曾感叹:“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为消除这一苦恼,他采取的行动是:

A. 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

B. 正式确立内阁制度

C. 授予内阁大学士以票拟权

D. 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的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工作顺序是:

A. 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吏部

B.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 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 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兵部

 

下图所示的我国古代中央机构创立于(   )

A. 秦朝

B. 西汉

C. 唐朝

D. 宋朝

 

前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描述了清朝晚期陕西泾阳大户吴氏家族的经商历程,剧中女主人公周莹(吴家长子吴聘之妻)能成为吴家当家人最有可能是因为

A. 近代前期男尊女卑的观念已经得到极大的改变

B. 中国传统宗法关系的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C. 吴家其他人都不具备当家人的能力

D. 周莹具有极深的心机和城府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祭祖习俗。这种“认祖归宗”的情结源于古代的

A. 井田制

B. 郡县制

C. 分封制

D. 宗法制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中等

【历史一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司马谈临终前,执其子迁之手而泣曰:“今汉兴,海内一统、明主贤君忠巨死义之士、余为太史而弗论载,废天下之史文,余甚惧焉,汝其念哉”!这启发了司马迁形成了“大一统”的历史观,并渗透入《史记》的写作中。《史记》所开创的“纪传体”编写体例,成为两千年来史书的主要体例。《史记》取材丰富,司马迁充分利用了当时所能见到的书籍资料,国家收藏的档案、民间收藏的古文书传;特别是亲身经历的、从见闻和交游中得来的材料,以及实地调查的材料,又注意鉴别和选择材料,淘汰无稽之谈、不仅增加了史料来源,而且增强了其内容的真实性。司马迁在撰写过程中,“不虚美,不隐恶”,力求实事求是。他认为传说中的“三皇”不可信,本纪使不收;有可不疑的地方,则存其疑,不能断定的,则诸说并存。因而史记,被誉为“史家之绝唱”。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1)根据材料,概括司马迁的主要史学思想方法。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司马迁的贡献。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中等

材料:郑观应作为一个具有现代思想的买办,其主张议会制度和中国应促进自己的商业和工业,同洋货竞争,那么外商就不得不蒙受亏损、很自然就会回国去。为了罗致真正的人才,改革科举考试制度,建立技术和职业学校是必要的;为了利用自然资源,就要强调开矿和农业近代化的重要性。他对于把商人列于底层的现存社会等级提出了疑问,认为中国人崇奉祖宗和不远游的习惯阻碍了商业的发展:他发现了国际法的效用--对防御西方颇有价值的洋式工具。但是中国只有放弃所谓“天下”的传统儒学观念和把自己视为国际大家庭的一名成员时,才能从中得益。

--摘编自郝延平《十九世纪的中国买办》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郑观应的改革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郑观应改革思想产生的背景。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

现象

公元前6~公元前4世纪

公民、海外贸易、美德、选举、津贴、仁义、土地私有、中央集权、私学

公元10~12世纪

夜市、瓦肆勾栏、市民、南戏、科举制、参知政事

公元14~18世纪

章回小说、工商皆本、房佣关系、白银、内阁、经世致用

 

围绕材料。结合古代史的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雅典国家的出现是在经济发展中直接从氏族组织发展出来的。周人型则是:氏族、血缘组织化在地缘组织之中,汉语“国家”这个词的组成“国+家”,很有意义地反映了国家形成中的历史现实。西周春秋的国家仍是由城邦组成的,从一开始就有上下领属关系。诸侯分出去的城邦,受诸侯国君的领导,没有哪个国家对它的领土四至有清晰的观念,后在战国时形成领土国家。希腊的古代城邦,都是些独立的城邦国家,在城邦居民管理城邦的权力上,西方古代城邦居民的权力保存并发展下来,出现近代民主;东方古代城邦居民的权力却削弱、最后在实际生活中消失了,我们只有皇权而没有民主。

——摘编自何兹全《中国古代社会及其向中世社会的过渡》

材料二:1949年标志着新中国由观念而成为现实,但对于新生的政权来说,它还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塑造新的国家形象。在开国大典及以后的国庆等节日中、“新中国”的标志——五星红旗、北京天安们、《义勇军进行曲》等核心元素所构成的国家形象符号体系。在仪式的操演中实现了合法化、神圣化。新中国建立新的政治秩序和新的经济秩序以塑造新的国家形象,同时推行社会改革,在重建社会结构中、群众运动再次被有效地加以运用,以形成强大的社会與论,通过“翻身”意识等建立“积极的国家形象”,并赢得广大民众的普遍认同。拒绝“继承”旧中国一切外交“遗产”,从而“在整个战略上处于主动地位”,这极大地提升了新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摘编自周良书《“新中国”观念的生成和国家形象的初步建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古希腊相比中国早期因家形象的不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新中国塑造新园家形象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

 

公元前390年,高卢人攻占罗马。情况危急,罗马人决定请卡米卢斯回来带兵作战。他们派出一名使者冒险穿过敌人的包围,回城征求元老们的意见。元老院取消了对卡米卢斯的放逐,命其为独裁官。卡米卢斯才能够名正言顺地来带领众人打败入侵者。卡米卢斯的这一人生转变表明

A. 罗马贵族垄断司法权欺压民众

B. 万民法巩周了罗马的共和政权

C. 民族矛盾激化了罗马阶级矛盾

D. 古罗马公民注重遵守法律程序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36416/68464) 首页 上一页 36411 36412 36413 36414 36415 36416 36417 36418 36419 36420 36421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