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梭说:“行政权力的受任者绝不是人民的主人,而只是人民的官吏,只要人民愿意就可以委任他们,也可以撤离他们;对这些官吏来说,这绝不是订立契约的问题,而只是服从的问题。”这一主张 A. 反映了议行合一的原则 B. 体现了社会契约的思想 C. 奠定了人民主权说的基础 D. 易于导致“多数人的暴政”
|
|
下列示意图最有可能反映的是西欧 A. 世俗王权的演变 B. 资产阶级力量的变化 C. 教会势力的演变 D. 市民阶层力量的变化
|
|
在雅典城邦公民大会上,公民可以提议修改或废除旧法律、制定新法律;但若这种提议不能通过,提议人将被起诉,要受到非常严厉的处分。这表明 A. 公民大会只注重公民形式上的民主 B. 雅典人非常重视法律的稳定和权威 C. 雅典城邦的司法程序十分严肃缜密 D. 雅典公民的言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
|
|
1985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文件要求:改革农产品统购派购制度,以合同订购和市场收购取代统购派购;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开辟多种渠道集资建路,发展运输;提高资金的融通效益;进一步扩大城乡经济交流;发展对外经济、技术交流等。这一文件 A. 初步打破了人民公社体制 B. 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市场化 C. 在农村确立市场经济体制 D. 促进了农业生产的现代化
|
|
1959年9月,美国发表一份对华政策的研究报告:取消对中国大陆的禁运,赞成中共加入联合国,台湾则为普通会员;成立“台湾共和国”,台湾军队撤出金门、马祖等。对此,台湾方面回应:《开罗宣言》早已明文规定台湾归还中国,自1945 年起即无所谓有台湾的法律地位问题。这表明 A. 台湾当局坚持“一个中国” B. 中美关系出现重大转折 C. 蒋介石改变追随美国的政策 D. 海峡两岸关系日趋紧张
|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这种一边倒是平等的”。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一边倒”政策 A. 使中国加入了进步的社会主义阵营 B. 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C. 独立自主选择了符合国家利益的政策 D. 清算了国民政府时期的不平等外交
|
|
1938年11月底,蒋介石明确提出“游击战重于正规战”,并要求全国部队三分之一兵力配备在游击区域——在敌军的后方打游击。这主要反映了国民党 A. 加强同中国共产党合作抗战 B. 完全放弃了片面抗战路线 C. 高度重视敌后战场的战略作用 D. 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
|
某时期,中国国民党在政策纲领中陆续写进了谋求“劳资间地位之平等”、谋求“地主佃户间地位之平等”等保障“人民”权益等内容。据此说明,这一政策纲领 A. 宣传了推翻帝制的民主思想 B. 奠定了国民革命的政治基础 C. 顺应了民族工业的发展热情 D. 促进了全面抗战路线的形成
|
|
据记载,《马关条约》签订后的“第一年,日本对中国的棉纱输出立刻增长了4.3倍;第二年,在1896年的基础上又场长了1.8倍”。这说明 A.中国近代纺织原料主要依赖进口 B.帝国主义进入资本输出的阶段 C.近代中国经济半殖民地化的加深 D.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
|
1876年当郭嵩焘以公使衔出使英国时,文士们讥笑他是卖国求荣;郭嵩焘的日记因为赞誉西洋文明而被守旧派斥责为异端邪说,官府强行销毁了该部日记的印版。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A. 西学传播缺少良好的社会环境 B. 崇洋媚外遭到社会的鄙视 C. 中华民族的爱国传统深入人心 D. 列强侵略激起国人的愤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