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1938年2月,蒋介石在《抗战必胜的条件与要素》中说:“这次抗战,是以广大的土地来和敌人决战胜负;是以众多的人口来和敌人决生死……要以广大的空间来延长抗战的时间,来消耗敌人的实力,争取最后的胜利。”此抗战观点

A导致正面战场出现了大溃败

B.有利于正确抗战策略的形成

C.粉碎了日军速亡中国的企图

D.吸收了毛泽东的持久战思想

 

1937年7月中旬,周恩来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送交蒋介石。宣言宣布:“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这表明

A共产党承认土地革命的失败

B.国共合作抗战的局面已经正式形成

C.国内民族矛盾已经成为主要矛盾

D.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近代中国遭受三次灾难性的战争,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年同日本的战争。这三次战争对中国最大的刺激在于

A打开了中国商品市场

B.粉碎了中国天朝上国的迷梦

C.开通了沿海沿江的十几个通商口岸

D.激起了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热潮

 

甲午战争后,英国人赫德评论说:“日本根本是没有什么正义可言的,正义完全在中国方面。我不相信单靠正义可以成事……我们必须要有……实力。但是中国人却认为自己有充分的正义,并且期望它来制服日本的铁拳,这想法未免太天真了。”赫德意在说明

A甲午战争中中国失败是必然的

B.日本缺乏正义和诚信

C.国家关系中实力比正义更重要

D.战争的结局与正义无关

 

根据《南京条约》,英国商人“勿论与何商贸易,均听其便”,而不必跟官办贸易机构打交道,中国制定并颁布一部公平的、正式的进口关税和其他费用的则例,以便英商按例交纳。因此,《南京条约》

A反映了英国贸易自由化的要求

B.导致中国失去了关税自主权

C.使英国对华贸易居于出超地位

D.损害了中国贸易和司法主权

 

随着19世纪末民族危机的加深,“托古改制”与“扶清灭洋”方案的上演反映出

A封建制度已成为众矢之的

B.洋人成为民族的主要敌人

C.两方案都对清政府寄予希望

D.社会对西学认识日益深化

 

“朕今涕泪以告先庙,慷慨以誓师徒,与其苟且图存,贻羞万口,孰若大张挞伐,一决雌雄。近畿及山东等省,义兵同日不期而集者,不下数十万人。至于五尺童子,亦能执干戈以卫社稷。”清朝颁布的《宣战诏书》针对的是

A英国武力占领香港岛

B.英法联军攻陷广州

C.日本袭击清军运兵船

D.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清代政府发布最高命令分为两种:一种是明发上谕,一种是寄信上谕。其中寄信上谕是指上谕由皇帝、军机处拟定后,封盖“办理军机处”印,不再经由六部,直接寄给受命令的人。这一做法的根本作用是

A保证了决策机密

B.强化了专制皇权

C.提高了行政效率

D.适应了军务需要

 

有学者将唐、宋、明、清皇帝召开御前会议的礼仪做了一个概括,下列各项表述中对应准确的是

A坐而论道、颔首直立、三跪九叩、伏地跪拜

B.坐而论道、三跪九叩、颔首直立、伏地跪拜

C.颔首直立、坐而论道、伏地跪拜、三跪九叩

D.坐而论道、颔首直立、伏地跪拜、三跪九叩

 

《起居注》是职业史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汉时,皇帝不允许观看《起居注》。唐朝开了观看《起居注》的先例,到了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清朝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撰《起居注》。这最能说明

A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

B.皇权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

C.清代君主权力不再受到制约

D.记注官的设立削弱了相权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45807/68464) 首页 上一页 45802 45803 45804 45805 45806 45807 45808 45809 45810 45811 45812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