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现象,哪一项发生于明代 A.相秉社稷之重,总百僚之任 B.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人,朝廷不预,一归三司 C.内阁职参机务,今止票拟,而裁决归近司 D.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
|
《宋史·职官志》 记载:“三司之职,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入,朝廷之预,一归三司。通管盐铁、度支、户部,号曰计省,位亚执政,目为计相。”这说明北宋 A.把地方财政大权全部收归中央 B.三司使掌财权是当朝宰相 C.分散中枢机构权力以加强皇权 D.强化财政管理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
|
某朝官员王锷通过贿赂企图兼任宰相。皇帝同意了王锷的请求,并下诏“锷可兼宰相”。时任给事中的李藩行使职权,驳回诏书。由此推断,给事中隶属于 A.唐朝的门下省 B.宋朝的枢密院 C.明朝的内阁 D.清朝的军机处
|
|
清徐栋《牧令书》载:“天下真实紧要之官,只有二员,在内则宰相,在外则县令。”以具体史实论证这一观点确凿无误的是 A.宰相制在秦代首次确定下来,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B.元代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后期其权势大大削弱 C.县官是普通百姓生活中能直接接触到的朝廷命官 D.秦代县令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郡
|
|
《汉书》记载:“秦遂并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这段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A.秦代皇帝制度的内涵 B.封建官僚制度确立的背景 C.汉代损益秦制的措施 D.分封制退出中国历史的根源
|
|
下列措施属于秦始皇开疆拓土的有 ①为平定西南夷而开凿灵渠 ②开辟“五尺道”,并在当地委任官吏 ③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地区 ④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 A.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③④
|
|
从右下图秦印封泥中能够获取的历史信息是秦朝:①设立左右丞相制度②实行分封制③在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度④廷尉由丞相直接任免
A.①② B.①③④ C.①③ D.③④
|
|
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社会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候伯子男。……尤其是儒家学者更是大惑不解,而且不久就大起恐慌,这简直就是打碎他们的饭碗了”。这个时代是指 A.春秋战国 B.秦代 C.汉代 D.唐宋时期
|
|
据《礼记•玉藻》记载和考古发现得知,簋是重要的礼器,主要用于祭祀时放置煮熟的饭食,一般与鼎相配合使用。周礼规定,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用七鼎六簋,卿大大用五鼎四簋,士用三鼎二簋。这种现象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西周社会奢侈腐败现象严重 B.西周社会等级森严 C.西周冶铜业落后 D.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
|
“夏朝设秩宗,商朝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这表明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 B.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 C.实行神权与政权相结合的制度 D.国家和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