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加索曾注意形容自己的艺术风格:“让优美绝灭吧!”这种艺术风格是 A.古典主义 B.现实主义 C.现代主义 D.浪漫主义
|
|
“须从根本求生死,莫向支流辩浊清。久奈世儒横臆说,竞搜物理外人情。”这首诗反映了 A.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B.朱熹的“格物致知” C.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D.王阳明的“心外无理”
|
|
评弹是一种盛行于江南地区的曲艺门类,在新中国成立前曾广为流传。1951年3月后评弹书目一度停演。50年代末60年代初,评弹再次焕发了新春,许多传统书目被保存.整理和传承,同时大量新的评弹书目不断推出。评弹艺术的再度发展主要得益于 A.社会民众强烈需求 B.“双百”方针的提出 C.国民经济恢复发展 D.“二为”方向的提出
|
|
“能变则存,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康有为上光绪皇帝第五书集中表达了“维新派变法必须是全面的‘大变’,而不是部分的或局部的‘小变”’的观点。这主要反映了维新派 A.急于求成的躁进心态 B.与传统体制决裂的勇气 C.“跪着”变法的策略 D.对变法成果的乐观预期
|
|
新中国1954年宪法明确规定居民可“自由居住和迁徙”,而1958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则规定:“公民由农村迁往城市必须持有城市劳动部门的录用证明或户口登记机关准予迁入的证明”。这一变化 A.适应了当时经济体制变革的要求 B.旨在用法律限制城市人口规模 C.旨在减少农村人口,保障农民就业 D.说明“城乡二元结构”模式适合中国
|
|
从1933年5月开始,美国在春夏两季有计划地犁掉了1000万英亩棉田,收购和屠宰了20多万头即将临产的母猪和600多万头小猪,几千万头牛和羊。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客观上有利于农业的复苏 B.违背了自由竞争原则 C.只能使美国暂时克服危机 D.解决了农业生产过剩问题
|
|
1990年4月,国务院总理李鹏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在上海宣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同意上海市加快浦东地区的开发,在浦东实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某些经济特区的政策。”这一决定,体现了党和国家 A.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战略构想 B.拉开了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序幕 C.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尽快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决心
|
|
美国学者戴维·W·张曾这样评论道:“经济特区的试验符合邓的两个革命目标:一是对外开放;二是对内搞活”。其中,“对内搞活”强调的是 A.特区是对外开放的示范区 B.特区享有特殊的经济管理权限 C.特区是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 D.特区是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排头兵
|
|
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被列强接受后,美国政府十分得意,认为这是“外交上从来没有比此次更辉煌和更大的胜利”。“它保护了现在的利益,保护了未来的利益,使美国立于一个牢不可破的地位”。这主要是由于 A.形成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同盟,确立了美国的盟主地位 B.中国市场对美国商品自由开放,美国凭借其产品扩展中国市场 C.防止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既得了利益又获得了中国政府的感激 D.是美国侵华政策进入新阶段的标志
|
|
热播电视剧《东方》中,面对新中国的成立,阎锡山劝慰蒋介石说:“我们不急,急的是他毛泽东。不就是建个什么国嘛,不要太在意了。1931年他们也成立了苏维埃,几年后,都在湘江里淹死了。”苏维埃“在湘江里淹死”指的是 A.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的力量严重损失 B.秋收起义失败后向井冈山地区进军 C.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东北地区 D.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被迫长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