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19世纪中后期某新式学校开设有英语、法语、基础数学、解析几何、微积分、物理、地理、机械学、船体制造、蒸汽机制造、驾驶、轮机、测绘等课程。下列思想与该校课程理念相吻合的是

A.“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以制器为先”

B.“欲自强,必须裕饷,欲裕饷莫如振兴商务”

C.“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

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

 

时文有曰:“中国与洋人通商……从此反客为主,洋人得操丝市、茶市之权。华商之业丝茶者,反仰洋人鼻息,毫厘不能主持。”下列对这种现象的理解,正确的是

A.广大农村自然经济占据统治地位

B.传统农业和手工业遭到严重破坏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

D.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演义白话报》创刊于1897年。该报创刊以前曾在《申报》上刊出广告,声称“本报当用白话,务使人人易晓。约会时事、新闻两门”。梁启超也曾在《时务报》上热情介绍该报。该报第十三册刊出了一则新闻《孙逸仙》,说孙中山犯了“谋叛大罪”。下列说法与上述材料不符的是

A.该报使用白话文           B.该报新闻导向受政府主导

C.维新派曾关注此报         D.该报同情革命受民众欢迎

 

《司马光奏议》载,“夫农、工、商贾者,财之所自来也。……公家之利,舍其细而取其大,散诸近而取诸远,则商贾流通矣,农、工、商贾皆乐其业而安其富,则公家何求而不获乎?”在这里,司马光

A.坚持“重农抑商”政策          B.指出促进商业流通的重要性

C.提出“农本商末”观点           D.说明保持社会稳定的必要性

 

1929年夏天,纺织大王刘国钧踏上了去上海的火车。他的广益布厂的色织布畅销沪上,故要去上海收回5万元布款。下列关于他的经历,最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他收购了一家因经济危机而破产的民营企业

B.色织布因“一·二八”事变掀起的抵制日货运动跻身上海

C.下火车之后他上了朋友开的一辆福特牌轿车

D.沿途看到有声电影《渔光曲》的大幅宣传画

 

一位学者研究了中国共产党“十一大”(1977年)至“十八大”(2012年)八个报告中的词语变迁,其中四个报告的词语使用有如下特点,按照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中国特色”“市场经济”成为报告的新词 “改革”“对外开放”第一次出现在报告中 报告中“毛主席”一词高居所有实词的第一位,平均每个自然段提及两次 报告中“美丽中国”成为最受欢迎的词语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③②④① D.②③①④

 

有中国近代竹枝词云:“寿头最怕请西餐,箸换刀叉顶不欢。”意即:寿宴上最忌讳使用西餐刀叉,影响寿宴喜庆的氛围。从文明角度看,这一现象本质上反映了

A.东西方文化的冲突

B.近代国人对西方饮食的抵制

C.近代中国西餐已经普遍盛行

D.近代中国饮食仍然受传统思想影响

 

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其“微澜”主要表现为

A.手工工场兴起

B.城市商业经济繁荣

C.地域性的商人集团形成

D.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

 

明朝内阁首辅张居正说:“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收获谷物)以资商,则商病。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然。”这段话反映的经济思想是

A.重农抑商            B.重商抑农

C.农商皆本            D.农商并重

 

在中共中央书记处的一次会议上,毛泽东谈道:“……私营工商业的性质也变了,是新式的资本主义,公私合营、加工订货、工人监督、资本公开、技术公开、财务公开,他们已经挂在共产党的车头上,离不开共产党了。‘空前绝后’,他们的子女也将接近共产党了。”这次会议谈论的主题是

A.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

B.私营工商业的前途问题

C.加重私营工商业比重的问题

D.控制私营工商业发展的问题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49676/68464) 首页 上一页 49671 49672 49673 49674 49675 49676 49677 49678 49679 49680 49681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