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王阳明认为“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李贽则认为“盖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据此可知

A.王阳明挑战孔子的权威               B.李贽反对孔子的思想

C.两者都是对现实政治的叛逆           D.两者的主张具有共性

 

据记载,徐元庆之父被县尉所杀,后徐元庆杀县尉报父仇。审案时武则天主张无罪释放徐元庆,而大臣陈子昂建议,宜正国之法,置之以刑,然后旌其闾墓,嘉其徽烈。在激烈的争论后,依陈子昂的意见做出最后的判决。《新唐书》记载了8个类似的案件与争论。这反映了当时

A.专制皇权弱化                     B.宗法观念受到冲击

C.地方吏治废弛                     D.注重礼法矛盾的调和

 

在中国古代,朝廷根据帝王、大臣等人的生平事迹为其拟定谥号,从战国时期起,“辨行迹、明善恶、寓褒贬”逐渐成为拟定谥号的规范。这一规范主要是为了

A.尊崇和颂扬先人                          B.缓和君臣关系

C.惩恶劝善维护统治                         D.巩固儒学地位

 

民意测验是一种了解公众对某种政治、经济、社会问题的意见和态度的测验方法,中国较为规范的民意测验发端于民国时期。

1926年1月4日,当时有较大影响、以知识分子为主要读者群体的《京报副刊》在新年第一期头版刊登了主编孙伏园向读者征求关于“新中国柱石十人”的倡议书。该民意测验前后进行了55天,收到有效投票791份。

附《京报副刊》“新中国柱石十人”测验评选结果:

排名

姓名

备注

排名

姓名

备注

1

蔡元培

1916年始任北京大学校长

6

王宠惠

民国时期著名法学家、政治家、外交家

2

汪精卫

广州国民政府主席

7

陈独秀

新文化运动代表人,中共中央总书记

3

蒋介石

国民革命军总司令

8

李烈钧

国民党员,参加过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国民大革命

4

吴稚晖

新文化运动代表人,1924年起任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等职

9

于右任

国民党员,积极宣传民主革命,参加过二次革命、国民大革命

5

冯玉祥

北洋军将领,1924年发动北京政

10

民国时期著名法学家,参加过反袁斗争和国民大革命

结合“新中国柱石十人”测评结果,评点一项20世纪20年代中期中国社会的主要观念。

要求: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史论结合,评点有据。

 

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明确了中国在“十三五”期间需要补齐的“短板”,其一是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强调,要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成为展现中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建设生态文明,需借鉴历史经验教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雾都”一词成为伦敦的标签。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固然是开天辟地的,政治上和经济上都得到空前的变革和发展。……工业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带动了城市化。英国城市人口飞速增长,随之而来的还有英国城市环境的恶化……(这个)“自由国度”的环境观念普遍歪曲甚至空白。中等阶层……不顾城市环境和大众的生存,盲目放肆地开发,贪婪地消耗着地球上的不可再生资源和人们宝贵的生命。

——汤艳梅《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城市环境观念及其影响》

材料二: (英国)政府陆续颁布了《控制公害法》》《公共卫生法》《放射性物质法》等法律,并大力推动能源结构调整。……在节能环保方面表现出色的企业和政府机构还会被授予绿色奖章。

——新华网《三个“雾都”如何走出“霾伏”?》

材料三: 下图显示了工业化以来世界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

满分5 manfen5.com

注: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末,是工业化初期阶段;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期,是工业化起飞阶段;从20世纪中期到20世纪末,是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后工业化阶段;20 世纪末至今,是信息化阶段。

(l)根据材料一,概括19 世纪的伦敦成为“雾都”的原因。根据材料二,指出英国政府倾力治污的措施。

(2)据材料三,说明工业化以来环境质量变化的趋势,并分析造成这一变化趋势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在城市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对当今中国有何启示?

 

近代以来生产力进步,东西经贸交流频繁。阅读材料浇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16——18世纪,亚洲仍然对欧洲商品不感兴趣,而欧洲,而欧洲则勉强地用金银去支付它所想要的亚洲产品(丝绸、茶叶、香料等)。……进入近代以来,特别是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西方交流出现了新的状况。中国的茶叶、生丝、棉花大量输往西方,以“英国制造”为代表的西方纺织品、机械设备等也漂洋过海,洋人反客为主,得操丝市、茶市之权,华商之业丝茶者,反仰洋人鼻息,厘毫不能主持,在某些地区,洋布排挤了土纱土布,使中国城市出现生产凋,经济萧条的状况。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黄君(黄佐卿)于光绪七年(1881年)建丝厂于沪上。丝车仅一百部,各项机械均购自意法等国。惟是时女工都无充分训练,工作不良,丝质随劣;且所有出品须运往外国市场,向绸商兜售,输运需时,周转为难。自光绪八年至十三年,营业失败,资本损耗殆尽。光绪十三年后,丝厂事业逐渐发达,丝车自一百部增至九百部。后法国绸商渐知中国除土丝外,亦有机制厂丝可供应用,乃相率电请驻沪洋商就近采办。此项办法始自光绪十九年,迄今三十余年,未尝变更也。

——摘自《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不同时期欧洲在东西贸易中的地位,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方面的原因。

2)根据材料概括此家丝厂初期经营困难的原因。结合所学分析后期经营改善的原因。

 

中国的“士”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历史的每一个时代的变异也是中国史进入一个新阶段的折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春秋晚期直到西汉末年的社会中,“士”都是出现在贵族阶层的;而在隋唐之后“士”便从贵族阶层逐渐走向庶民阶层。“成为庶民之首。”从隋唐到明清一千年间,“士”在文化与政治方面占据着中心位置。

——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

材料二: 在传统的中国,士以求义为志,商以求利为本。士与商不仅道不同不相谋,而且后者为前者所不齿。但从19世纪中叶起,这种人为的界线开始模糊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出现了一种新的风气——旧式士类渗入了工商业。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士”从贵族走向庶民并占据文化与政治中心地位的主要原因?分析这一转变对古代政治的影响?

(2)概括材料二中的新风气,并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新风气”出现的原因。

 

下表为部分年份全球外国直接投资额情况,以下最能说明这一时期时代主题的是

年份

1970

1980

1995

1997

1998

1999

投资额(亿美元)

400

520

3150

4000

4300-4400

8000

 

 

 

A.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            B.世界贫富差距拉大

C.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           D.世界贸易日益频繁

 

《时代》 杂本曾把“YOU(你,指所有网民)”选为“年度风云人物”,其封面注释说:“是的,就是你。你控制着这个信息时代,欢迎来到你的世界。”这反映了

A.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影响深远

B.《时代》的预言非常准确

C.计算机技术由个人电脑时代进入网络时代

D.网络技术已经十分的普及

 

20世纪80年代,西欧国家纷纷采取措施以解决科技落后于美、日的问题。法国制定的“研究开发基本法”以信息技术为首要开发领域,西德实施为期5年的作息技术研究开发计划,英国则开始了高级信息技术发展计划。上述现象表明

A. 欧共体的合作貌合神离     B. 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

C. 政府干预思想影响深远     D. 两极格局即将被瓦解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49906/68464) 首页 上一页 49901 49902 49903 49904 49905 49906 49907 49908 49909 49910 49911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