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中国的封建社会在一定程度上是允许社会流动的,具有较强的调节社会矛盾、特别是土地权和货币权的矛盾的社会机制。地主、商人和高利贷者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的三个主要剥削集团,官僚则是他们政治上的代理人。在中国形成了地主、商人、高利贷者和官僚的“四位一体”,维护封建制度成为它们共同的根本利益。材料主旨是    

A.允许社会流动具有积极作用

B.中国封建社会矛盾尖锐

C.统治阶层根本利益具有一致性

D.中国封建制度具有特殊的稳定性

 

据清代《畴人传》统计,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到清初,在天文历法方面有一定成就的共收录243人,其中自西汉至明中叶约150人中,出生于官学的“司天学生”和“星历生”仅有2人;出生于“司天官属”和“司天役人”的也只有2人。这一数据反映出(     )

A.科技教育成为私学的主要内容 

B.官员选拔标准制约官学教育内容

C.理学传播成为官学主要教育内容  

D.封建儒学教育扼杀士子创新思维

 

夏启讨伐有扈氏时说自己是“恭行天罚”,对部下们则说:“用命,赏于祖;不用命,戮于社”;商汤伐夏时说:“有夏多罪,天命殛之”;盘庚迁都时对众人说:“天其永我命于兹新邑”;周武王伐纣时也曾说:“商罪贯盈,天命诛之”。以上材料不能说明(  

A.统治者使用武力不断强化中央集权

B.统治者借神抬高自己权威

C.统治者迫令和诱使诸侯按王的意志办事 

D.神权是由政权控制的

 

战国时期在治国方略上主张“名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的思想家是(     )

A.孟子        B.韩非子           C.墨子          D.荀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张謇由于“通海为产棉最盛之区,而花身细软尤为中国之冠”,且“通海乡人素以纺织为生计”,决定从兴办纱厂起步。1895年10月开始筹建大生纱厂,1899年春开机生产。大生纱厂先后投入巨大的财力、人力、物力创办了跨涉十多个行业的60多家企业,想要建立购、产、销、运一条龙的自我循环体系。“尽花纺纱,卖纱收花,更续自转”,“以纺成之纱销于本地”。1897年发行第一批股票,约定“当经太常寺少堂盛(宣怀)、翰林院修撰张(即张謇),合领南洋商务局官机二万锭,作为官股规银二十五万两,议集商股规银二十五万两,共计官商本规银五十万两,以壹百两为壹股。官绅订立合同,永远合办。行本不足,另集新股,一体分利。以银到之日起息,长年官利八厘,余利照章按股分派。”1907年,张謇申请获得了“二十年内,百里之内,不准别家另设纺厂”的专利权。张謇将大量利润投入到了南通的地方社会事业中去,先后创办或参与创办了各级各类学校300余所,兴办了大批文化体育卫生医疗设施、公共园林和慈善机构。1925年,大生各厂被银行及其他团体接办。胡适评价张謇是一个“伟大的失败的英雄”。

材料二 荣氏兄弟起初兴办的是面粉厂,后又兴办棉纱、织布厂。面粉业先后办了12个厂,棉纱织布业先后办了9个厂。当荣氏兄弟创办无锡第一家机制面粉厂保兴面粉厂时,当地豪绅诬告其破坏了风水,被无锡知县勒令停建。面对巨大的竞争压力,荣氏兄弟历时10个月打赢官司,把保兴面粉厂建了起来。但是地方仕绅又诋毁其机制面粉不如土粉,某家姑娘吃了已经中毒死亡。面对困境,荣氏兄弟购进土粉掺和在机制粉中,以使产品粉色和吃口接近土粉,并以低于土粉的价格销售;又派人到一些面点、点心店去推销,赊销使用,不仅价格比土粉低,还相继在上海、苏州、天津、烟台等地设立批发处,扩大外销范围。终于打开了面粉销路,使保兴面粉厂初步站稳了脚跟。荣氏集团在许多重要产棉区设立收购棉花的花庄,早期主要集中在江苏太仓,常熟、支塘等地,后来发展到了陕西西安、咸阳等地。抗战胜利后,荣德生果断决策:“本花可以止进,宜售出现纱,调进美金,以便购美棉之用。”在福新一厂1913年创办时,荣氏兄弟就与其他投资人议定:“各股东分得的红利,三年内均不提取,用以扩充企业,各股东的股利,也存厂生息,以厚资力。”荣氏兄弟在获取利润后,适当地从中拿出来一部分,为家乡无锡兴办一些社会事业。

——编自金其桢、黄胜平《大生集团与荣氏集团兴衰成败之道探究》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謇实现“状元办厂”的原因有哪些?

(2)历经几十年的坎坷曲折后,大生企业集团破产易主、走向衰落,而荣氏企业集团却兴盛发达。比较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大生集团与荣氏集团不同结果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对于我们研究中国民族工业兴衰的历史有何启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十九世纪英国社会就“是否应在学校设置科学课程”展开了争论,有人赞成削减古典学科(宗教,古希腊、古罗马、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学科),设置科学课程;有人反对削减古典学科,设置科学课程。

请运用世界近代史相关史实,对其中的观点进行探讨。(说明:可对材料中的一种观点进行论证,也可以对材料中的观点进行修改、补充或提出新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和充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牙行是市镇经济结构的中枢,操纵市镇经济的运作:“市中贸易,必经牙行,非是,市不得鬻,人不得售”;举凡“花、布、柴、米、纱。下及粪田之属,皆有牙行,类皆领贴开张”。在这一时期(明中后期)的中国与葡萄牙、西班牙、日本等国的贸易中,中国以出口生丝、丝织品、瓷器等为主,进口少量土特产,明显的出超,葡、西、日等国商人不得不以大量白银支付贸易逆差,于是美洲和日本的白银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成为这一时期中外贸易的显著特点。

——樊树志《晚明史》

材料二:时文被大批地印刷和流传是在明代的成化年间以后。成化之前,世间无刻本时文。杭州通判沈澄刊印了一册《京华日钞》(时文选集),获得了重利。从此以后形成风气,甚至达到了书坊非举业不刊,市肆非举业不售,士子非举业不览的地步。……顾炎武曾说过:“至一科房稿之刻,有数百部皆出于苏、杭,而中原北方之贾人,市买以去。”

——杨念群《何处是“江南”》

材料三:明清时期江南商品经济快速发展,但没有出现类似于英国的工业革命。一些学者把明清江南经济与英国经济进行比较,力图找到明清以后中国大大落后于西欧的原因。

黄宗智提出了解释明清江南经济发展的“内卷化”理论。这一理论认为,江南的农户家庭虽然通过增加劳动力的投入获得了较高总收入,但由于人口压力导致的劳动报酬递减,人均日产盈却是下降的。劳动生产率的下降导致社会虽然有“增长”但是却没有发展,也就是出现“无发展的增长”。他把江南经济运行的这一方式称为“内卷化”或“过密化”。黄宗智认为,真正的“发展”意味着通过增加单位劳动的资本投入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即如18世纪英国农业以及现代机械化农业所展示的情形。但是,明清时期中国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则是出现了“内卷化”,成为“没有发展的增长”的典型代表。

彭慕兰的核心观点是:18世纪以前,东西方处在基本同样的发展水平上,西方并没有任何明显的和独有的内生优势;18世纪末19世纪初。历史来到了一个岔路口,东西方之间开始逐渐背离,分道扬镳;此后距离越来越大。造成这种背离(即西方走向了近代化而中国却没有)的主要原因,一是美洲新大陆的开发,二是英国煤矿优越的地理位置。彭慕兰把这个东西方分道扬镳的过程称之为“大分流”。

——百度百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述明代商品经济发展状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明代出版时文反映哪些现象?

(3)根据上述材料,试分析江南地区在明清时期,因为哪些因素从而没有走向近代化。

 

《奥巴马执政百日》一文把中美关系概述为:美国是中国之民国立宪的榜样,二战抗日的盟军,朝鲜战争的对手,七十年代制衡苏联的新盟友,改革开放的模仿对象,九十年代制裁中国的牵头人,世贸组织的介绍者,台湾现状的维持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据材料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维新派主张以美国式政体改造中国政治

B.朝鲜战争是冷战背景下的局部“热战”

C.美国的干涉是中国分裂的重要国际因素

D.制衡苏联是中美关系正常化的重要因素

 

1895年,恩格斯指出:“历史表明,我们以及所有和我们有同样想法的人,都是不对的。历史清楚地表明,当时欧洲大陆经济发展的状况还远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的程度。”这表明马克思主义

A.缺乏产生的经济基础         B.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

C.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D.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俾斯麦从19世纪50年代末以来就在考虑一种特殊的德意志型的制度,既能保持普鲁士王朝和容克阶级的政治统治优势,又能在经济方面照顾资产阶级的利益,并使两个阶级利益互相融合,成为德意志帝国的统治基础。这种设想在1871年帝国宪法中加以定型,最终促成了德意志新体制的形成。上述材料表明

A.专制制度与民主制度可以相互补充

B.统一使德国资产阶级利益全面保障

C.统一后德国制度更具有专制色彩

D.德意志开创了适合国情的政治体制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50147/68464) 首页 上一页 50142 50143 50144 50145 50146 50147 50148 50149 50150 50151 50152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