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1949—2008年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招生数”。读图,从中能得到的结论是 A.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 B.各级各类教育跨上了新台阶 C.中国的教育立法取得较大进展 D.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的高等教育体系
|
|
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进入政治建设新时期。下列民主法制建设的重大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中共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的历史任务 ②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把依法治国写进宪法 ③全国人大五届三次会议推进国家领导体制改革 ④邓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 A.①③④② B.②③①④ C.③④②① D.④③①②
|
|
据1882—1891年上海海关报告,在上海的中国人口有许多是外地人:外语通、经营零星装饰品的商人和餐馆的老板等,主要是广东人;买办、店员等则主要来自宁波;南京的男子经营缎子、玉石、钟表和钻石生意。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商业和金融业开始发生变化 B.上海就业人群地域性特点显著 C.近代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壮大 D.通商口岸城市化进程狂飙突进
|
|
“和议将定,时适会试之年,各省举人集于北京者以万数千计,康有为创议上书拒之。”上述事件发生于 A.1894年 B.1895年 C.1898年 D.1901年
|
|
晚明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列举了玉米在中国不同地域的名称,“或称玉麦,或称玉蜀秫,盖亦从他方得种”;李时珍《本草纲目》等还详细记述了玉米的功用。这说明当时中国 A.玉米种植巳经比较广泛 B.与美洲的经济交往频繁 C.政府大力引进外来品种 D.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
下图是汉魏时期“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局部)。学者认为这是拉弓射箭时使用的护臂。《史记·天官书》载:“五星分天之中,积于东方,中国利;积于西方,外国用兵者利。”据此,则该织锦 A.表明中国丝织业技术已登峰造极 B.说明汉魏流行的字体是隶书 C.表达出为军国大事祈求祥瑞的意思 D.体现了孔子“敬鬼神而远之”的思想
|
|
20世纪70年代以来,围绕司母戊鼎的名称一直争议不断。随着更多同时期青铜器的发现,专家多认为应当释读为“后”。2011年,国家博物馆将司母戊鼎正式更名为“后母戊鼎”。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A.鼎还是那个鼎,有什么好争 B.更名是求真求实之精神的体现 C.历史研究就应随时代而变化 D.教科书都没改,一定是假消息
|
|
“柔仁好儒”的太子认为汉宣帝(汉武帝曾孙)“持刑太过,宜用儒生”,却遭到训斥,“汉家自有制度”,“奈何纯任德教”。这主要反映了 A.汉家制度往往用儒学包装法治思想 B.儒学教育更加官方化和制度化 C.汉宣帝不再以儒学作为正统思想 D.汉宣帝时儒生地位一落千丈
|
|
4世纪时,马塞林努斯不无夸张地说,在罗马,这种轻薄柔软、光鲜亮丽的衣料,以前只限于贵族,而今已经推广到不分贵贱甚至最低的各阶层。这种衣料应该是 A.麻 B.葛 C.丝 D.棉
|
|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武则天进号“天后”,上书建言:“劝农桑,薄赋徭……禁浮巧;省功费、力役……” 魏晋以来,士族靠门第世代把持高位。武则天修《姓氏录》,以帝、后族及三公等高官为第一姓,“各以品位高下叙之,凡九等……当时军功入五品者,皆升谱限(列入上等士流),缙绅(指世家大族)耻焉。” ——《新唐书》 则天以女主临朝,大臣未附,委政狱吏,剪除宗技……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 ——《旧唐书》 材料二 太后(武则天)虽滥以禄位收天下人心,然不称职者,寻亦黜之,或加刑诛。挟刑赏之柄以驾御天下,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竞为之用。 ——司马光《资治通鉴》 “古来无道之君,好杀者有石虎、苻生、齐明帝、北齐文宣帝、金海陵炀王,其英主好杀者,有明太祖,然皆未有如唐武后之忍者也!”“真千古未有之忍人也哉!” ——赵翼《廿二史札记·武后之忍》 (1)据材料一,分析武则天得以掌握政权近半个世纪的原因。(9分) (2)据材料二,指出司马光、赵翼对武则天的不同态度及其评价角度。(6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