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初,孙中山先生公开号召同盟会员、革命志士宣传太平天国,宣传洪秀全。他首先以“洪秀全第二”自居,又赞扬太平天国领袖为“民族英雄”“老革命党”。这是因为 A.二者革命纲领上的一致性 B.二者革命前途上的一致性 C.二者革命任务上的一致性 D.二者革命立场上的一致性
|
|
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 B.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 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 D.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
|
陈独秀著文指出,“我们中国多数国民口里虽然是不反对共和,脑子里实在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对这一说法的正确解说不包括 A. 反映了普通民众的思想状态 B. 完全忽视辛亥革命对思想解放的作用 C. 是其宣传民主科学的依据之一 D. 推动探索活动进入学习观念阶段
|
|
谭嗣同在《仁学》中说:“君也者,为民办事者也;臣也者,助办民事者也。赋税之取于民,所以为民办事之资也。如此而事犹不办,事不办而易其人,亦天下之通义也。”谭嗣同的本质意图是 A.介绍“君民共治”的思想 B.论证实行民主政治的合理性 C.阐释“民贵君轻”思想的内涵 D.提倡实行民主共和政体
|
|
陈旭麓先生说:“人们多注意1840年的划时代含义,实际上 1860年同样是一个重要的年份,即社会观念的新陈代谢来说,它比1840年具有更加明显的标界意义。”下列史实在更加明显的界标影响下出现的是 A.使苦难深重的广大农民阶级陷入了更为困苦的深渊 B.以俄国大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 C.李鸿章认为处于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就应创数千年未有之奇业 D.慈禧下诏变法,取外国之长、去中国之短,实行新政
|
|
早期维新思想同鸦片战争后的新思潮的主要不同是 A.学习外国的科学技术 B.学习外国的政治制度 C.学习外国的军事技术 D.借鉴外国经验探索救国之路
|
|
19世纪,西方宗教信仰的虔诚度降低。与这一趋势形成无关的科学家是 A.牛顿 B.达尔文 C.伽利略 D.爱因斯坦
|
|
“不合宜者,渐渐澌灭,其合宜者,得以永存,此为天道自然之理。但其说与耶稣之旨相反,故各国儒士,均不服其言。初始辩驳蜂起,今佩服者渐多,而格致之学从此大为改变。”文中“其说”是指 A.牛顿运动三定律 B.达尔文的进化论 C.普朗克的量子论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
|
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 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 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
|
在研究性学习中,某学生列出了下列表格,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它应该是对哪一历史概念的解释
A. 人文主义 B.民主主义 C.理性主义 D.人权主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