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尼斯·舍曼等人所著的《世界文明史》中说:“如果说希腊人开始倡导理智主义,那么他们也是最先压制它的人。简言之,他们是这样一个民族——在人类可能会尽力为之的事情上,他们既向别人展示了何以成功,也向别人展示了何以失败”。材料说明古希腊 A.民主制度不够完善 B.直接民主确保人权 C.海外殖民体现霸权 D.尊崇理性道德作用
|
|
在中共“八大”上,陈云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的情况将是这样: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主体,个体经营是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的补充。生产计划方面:全国工农业的主要部分是按计划生产,部分产品是按照市场变化而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自由生产”。这表明一些共产党人 A.主张彻底变革计划经济发展模式 B.决定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 C.已经意识到经济体制需要改革 D.初步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尝试
|
|
1938年7月5日,毛泽东等向国民参政会提出建议:“武汉成为敌人急切窥觎的目标,因之,我们认为最急迫的问题莫过于如何保卫武汉与取得第三期抗战的胜利”。这表明 A.日军企图占领淞沪地区 B.中共和国民党合作抗日 C.抗战已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D.中共准备发动武汉会战
|
|
1895年前,上海已建立了少数近代企业,但总体规模不大。1895年之后,上海就出现了制造企业纷纷开张的局面,工业发展变得生机勃勃。这主要是由于 A.洋务运动的发展 B.自然经济的逐步瓦解 C.政府调整经济政策 D.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
|
|
鸦片战争期间一些民众向英军出售粮食、畜禽、淡水,以图获利,另一些民众为他们充当苦力,从事运输,以求工值。至于英军在行进甚至开战之时,成群的民众躲在远处观看这难得一见的“西洋景”,更是在英方文献中屡见不鲜。材料反映了 A.英方诋毁中国民众 B.民众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思想 C.英军发展海外贸易 D.民众尚未形成民族国家意识
|
|
明清时期粮食生产呈现集中趋势,太湖流域、鄱阳湖地区、洞庭湖地区、江汉平原、北方的井灌地区、成都平原成为粮食生产的重要地区。这一现象产生的客观影响是 A.经济作物的扩种 B.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C.国内统一市场形成 D.粮食生产的商品化
|
|
宋代司马光在《书仪》中指出:“将娶妇,先问资妆之厚薄;将嫁女,先问聘财之多少”。这种现象表明当时 A.以财论婚的观念日兴 B.门第观念已彻底废除 C.民主思想成为社会主流 D.科举制度已日益衰落
|
|
据《资治通鉴·唐纪八》记载,贞观年间,唐太宗签署了征收十八岁以下体壮者当兵的敕书,但魏征就是不肯属敕。魏征只是门下省正五品的给事中,居然有权阻止最高指示的下达。这主要是因为 A.门下省参与决策程序制度化 B.皇帝昏庸大臣操纵朝政 C.门下省可监察政府政令实施 D.分割相权避免君主独裁
|
|
王国维曾说过:“古来新学问之起,大都由于新发现。有孔子壁中书出,而后有汉以来古文家之学;有赵宋古器出,而后有宋以来古器物、古文字之学”。这表明 A.只有新材料与古史记载相结合才能还原历史 B.新材料的发现有助于人们获得对历史的新认识 C.新材料的发现颠覆了古史记载中的可信部分 D.古史中的记载一定能补充新材料的不足
|
|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_一历史解释与原始材料是否相符 【材料一】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有一天,始皇帝外出,看见丞相车骑很多,认为不是好事。宫中有人将此事告诉丞相。丞相随即减少车骑数量。始皇帝大怒,说:你们有人泄露我说的话!但没人敢承认。于是,秦始皇下诏,逮捕当时在场者,并全部杀掉。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材料二】 卢生说始皇曰:“……方中,人主时为微行以辟恶鬼,恶鬼辟,真人至。人主所居而人臣知之,则害于神。……愿上所居宫毋令人知,然后不死之药殆可得也。”……乃令咸阳之旁二百里内宫观二百七十,复道甬道相连,帷帐钟鼓美人充之。各案署不移徙。行所幸,有言,其处者,罪死。始皇帝幸梁山宫,从山上见丞相车骑众,弗善也。中人或告丞相,丞相后损车骑。始皇怒日:“此中人泄吾语。”案问,莫服。当是时,诏捕诸时在旁者,皆杀之。自是后莫知行之所在。听事,群臣受决事,悉于咸阳宫。 —一《史记·秦始皇本纪》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秦始皇为什么对丞相车骑的多少如此在意?这则故事反映了什么问题?(7分) (2)根据材料二,秦始皇愤怒并杀人的原因是什么?材料中又反映了什么问题?(8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