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19世纪30年代,一位来华传教士撰文说:如果不透彻了解中国历史,要解决其长期存在的政治和其他问题将是徒劳的;如果这个民族与世隔绝的“秘密”不被发掘出来,那么,“将他们与世界其他民族相分隔的万里长城就不能连根铲除”。上述言论从本质上适应了当时西方国家要求                        

A.用廉价商品打开中国的市场                 B.在中国进行资本原始积累

C.在中国大规模的投资设厂                   D.利用传教对中国进行思想渗透

 

清末御史张瑞荫的一份奏折中说:“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谨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若内阁,则权属于臣。”这说明军机处

①防止了大臣专权 

②强化了君主专制 

③削弱了内阁的权力  

④扩大了统治基础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利玛窦在《中国札记》中说:“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做出最后的决定。……所有的文件都必须由大臣审阅呈交皇帝。”利玛窦认为中国明朝时

A.君主制不是中国政府的主要形式             B.内阁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

C.君主与内阁大臣拥有同等决策权             D.内阁掌握着明朝的行政大权

 

下图所示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为选拨士族子弟而设立                     B.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

C.缩小了人才选拨的范围                     D.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C.制度法令的统一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实行避讳制度,即晚辈对长辈、臣下对皇帝不能直书、直呼其名。此制度旨在

A.维护皇权独尊    B.倡导尊老爱幼        C.强化尊卑等级           D.凝聚血脉亲缘

 

中国古代官吏选拔经历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下列表述与选官制度无关的是

A.“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B.“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C.“有教无类”                             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秦汉帝国的结构并不是任何人设计的,而是经过旧中国时代列国纷争,一个一个国家个别尝试,又互相模仿,方出现了秦汉帝国所承袭的国家形态。”从制度沿革的角度看,下列制度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A.皇帝制度            B.郡县制度            C.官僚制度        D.朝议制度

 

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

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                 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

C.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                 D.分封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

 

奥利地著名经济学家熊彼得提出:“领地国家”和“税收国家”的概念,其中“领地国家”的特征是:在封建制度下,国王的税收有两个一个是自己领地上的收入,一个是来自诸侯的进贡,国王无权对诸侯领地直接征税。根据这一定义,中国古代王朝中属于“领地国家”的是

A.西周           B.秦朝                   C.唐朝                   D.清朝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63292/68464) 首页 上一页 63287 63288 63289 63290 63291 63292 63293 63294 63295 63296 63297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