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材料中所说的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得益于

A.废除农奴制度            B.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实施新经济政策          D.推行社会主义工业化政策

 

 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春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则是阳光灿烂”,主要依据是   

A. 1922年苏俄农民无偿获得了永久属于自己的土地

B.农民能够自由支配缴纳国民粮食税后剩余的粮食

C. 苏维埃政权免去了农民的赋税

D. 农民享有优先支配农产品的权利

 

 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这里所说的“尝试”是指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工业化运动    D.农业集体化运动

 

 首次打破列强垄断中国江海运输业局面的是

A.福州船政局建立   B.轮船招商局成立   C.江南制造局建立   D.安庆军械所成立

 

 民国时期,在社交礼仪上逐渐用西方的握手、鞠躬取代跪拜礼,称呼上用“先生”“同志”取代“老爷”“大人”。这一变化体现了

A.近代化的趋势                    B.自由平等精神     

C.西学在中国的发展                D.“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鲁迅先生在文章中写到:“中国社会上的状态,简直将几十世纪缩在一时:自油灯片以至电灯,自独轮车以至飞机,自镖枪以至机关炮……都摩肩挨背的存在。”上述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          B.传统风俗习惯根深蒂固

C.新旧风俗杂陈                    D.西方文化对中国影响广泛

 

 下列不属于20世纪30年代后期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日益萎缩的原因有

A.来不及内迁的工厂被日军所毁     B.政府强化对经济的全面统治

C.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缺乏       D.官僚资本大肆兼并民族资本

 

 史学家费正清教授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没有前途”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工业结构不合理                   B. 近代企业被军阀破坏

C. 工业区域分布不均衡                  D. 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

 

 茅盾的小说《春蚕》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但他很相信老陈老爷的话一定不错。并且他自己也明明看到自从镇上有了洋纱,洋布,洋油,——这一类洋货,而且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 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

A.小农经济受到沉重打击       B.列强对中国进行商品倾销

C.中国的自然经济已经瓦解    D.列强的侵略客观上推动了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甲午中日战争意味着古老中国的终结,意味着它的整个经济基础全盘的但却是逐渐的革命化,意味着大工业和铁路等等的发展使农业和农村工业之间的旧有联系瓦解……甲午战争后,一外商说:今天,随便走进哪一家农户,人们都可以看到,曾经是不可缺少的纺车,都蒙上了尘土,被人遗忘了。一捆捆机压的孟买纱似乎使人注意到手纺车已经不合时宜了。下列哪项符合题意?                          

A.甲午战争后,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农业文明的冲击更为强烈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受到外国商品的强烈冲击         

C.中国传统的家庭手工业在抗击外国商品的冲击中不断发展        

D.向外国学习器物制造,使中国人完全归附于外国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68099/68464) 首页 上一页 68094 68095 68096 68097 68098 68099 68100 68101 68102 68103 68104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