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亚国家的发展有其区域特色。下列叙述不符合西亚历史发展状况的是: A.改善农业环境,实现了粮食自给 B.一些国家迈入世界富国行列 C.产油国的经济发展方式日趋接近 D.发起建立石油输出国组织同西方垄断资本斗争
|
|
近代以来,亚洲各国的发展呈现出不同特点。完成以下2题。 1.世纪后期,“脱亚入欧(仿效欧美)”逐渐成为日本社会的主流认识。受其影响,明治政府采取的措施有 ①开展工业革命②废除封制度③实施“大陆政策”④推行“文明开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
民族主义和民族问题影响了不同地区、国家的历史进程。完成以下4题。 1.图8是1792年法国马赛义勇军开始传唱的歌曲,后被定为国歌。这首曲子在当年的作用是 A.宣传《人权宣言》,欢迎立宪派 B.鼓舞法国人民,反击外来干涉 C.鼓吹恐怖统治,支持雅各宾派 D.支持拿破仑,反击反法联盟 2.下列与民族问题相关的表述正确的是 A.拉美独立运动彻底铲除了封建主义 B.一战中塞尔维亚的参战具有民族解放性质 C.提拉克的激进主张成为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方向 D.民族成分单一是普鲁士完成德意志统一的最大优势 3.下列孙中山的民族主义主张在今天仍具现实意义的是 ①“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②“(中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③“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
制度创新对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完成以下3题。 1.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制度确立于 A.中共“二大” B.南昌起义 C.三湾改编 D.遵义会议 2.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以前,人民政协具有代行人大职权的功能,人民政协诞生的背景是 A.反对内战的舆论不断高涨 B.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内基本胜利 C.《共同纲领》被各民主党派广泛接受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3.对“一国两制”构想的正确理解是 A.接纳了英国“主权与治权分开”的提议 B.给予特别行政区包括外交和国防在内的自治权 C.在主权问题上采取了更加灵活的策略 D.大陆实行社会主义,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
|
|
善于把握机会,通过谈判谋求和平局面,历史为此提供了例证。完成以下2题。 1.宋辽通过澶渊之盟维持了较长时间的和平。这次议和的背景是 A.辽国财政无力支持战争 B.辽军的进攻受到遏制 C.北宋在财政上非常充足 D.北宋军事占绝对优势 2.1918年苏俄与德国签订《布列期特和约》,该和约有利于苏俄 A.清除国内反动势力 B.恢复国民经济 C.向社会主义过渡 D.巩固新生政权
|
|
读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完成以下2题。 图5 春秋形势图 图6 战国形势图 1.对比图5,从图6可以观察到的政治局势变化是 A.尊王攘夷 B.楚王问鼎 C.三家分晋 D.秦修万里长城 2.图7所示艺术盛行的朝代是 A.秦 B.隋 C.唐 D.元
|
|
(34分)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与必然结果,跨国公司有力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际商品的流动和生产要素的流动推动国际经济规则的发展……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的对比,决定了国际经济规则的主导权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 材料二 跨国公司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有选择地向第三世界国家投资。贸易自由化所创造财富中的70%被发达国家获得,占世界人口85%以上的100多个发展中国家只获得30%。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年增长速度每下降3%,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有可能下降1%。发达国家占据高层次的工业部门,而发展中国家拥有的工业部门的层次是比较低的。 (1)材料二反映了世界历史进程中经济全球化的哪些特点?(6分)
(2)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历史知识,说明发达国家主导国际经济规则的原因。
|
|
红色旅游作为一种新型主题性旅游形式,近年来在神州大地逐渐兴起。 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图12 毛泽东的题词和边区军民开荒图片 材料一 1941年11月,在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选出的9名常驻议员中,共产党员占3人;18名政府委员中,共产党员占6人。
材料二 美国记者怀特写道,“共产党……让他决定自己应缴纳多少赋税,让他自己决定是否减租减息……他必然会拥护这个政党”。 材料三 抗战爆发后,来自海内外的捐款源源不断地汇集到延安。在许多国家的街道上,经常能看到华人为抗战募捐的场面。 (4)1941~1942年是抗日战争最困难的时期。依据图12和材料一、二、三概括陕甘宁边区能够战胜困难、坚持抗战的条件(4分)
(5)结合遵义会议与材料一、二信息的内在联系,分析当时广大人民“必然会拥护这个政党”的原因(8分)由此得出什么结论?(2分)
|
|
历史上,许多国家在民族和种族问题上形成了不同观念,这些观念对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材料一 唐太宗李世民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联独爱之如一。”(这里“夷”主要指我国少数民族) 材料二 1793年,乾隆皇帝在致英国国王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材料三 1842年5月,道光帝向疆吏大臣打听:“究竟该国(英国)地方周围几许?……又英吉利至回疆各部(新疆天山以南地区)有无旱路可通?” 材料四 魏源说:“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夷者,外夷制之。” 材料五 19世纪末,欧洲诗人吉卜林写道:“承担起白人的责任,将你们培育的最好的东西传播开来,让你们的子孙离家远去,去满足你们的俘虏的需要。” 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唐太宗怎样的“华夷”观?(2分)对唐代社会有何影响?(2分)
(2)材料二反映了乾隆怎样的“华夷”观?(2分)结合材料三分析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3)材料四与材料二相比观念上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这种变化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
(4)材料五反映了当时西方人的什么观念?(3分)分析这种观念产生的历史背景并指出其实质。
|
|
英国和美国在一定历史时期都实行了“孤立”的外交政策。回答以下2题。 1.19世纪60-90年代中期,英国在欧洲大陆奉行“光辉孤立”的外交政策。英国海军大臣戈申对此解释道:“它是一种故意选择的孤立。”此话表明英国 A.力图保持欧陆大国之间势力平衡 B.关注世界霸权,无意卷入欧洲事务 C.力图使欧美大国之间相互牵制 D.实力开始衰落,无力插足欧洲事务 2.20世纪30年代,美国推行“中立”的外交政策。对这一政策的正确表述是 ①适应国内外形势,维护自身利益 ②反映国际形势走向缓和 ③维护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④不利于地区冲突的缓和与解决 ⑤不关心美洲地区以外的事务 A.①③ B.④⑤ C.②③ D.①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