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桓台县苗世厚四兄弟离开故土到济南泺口经营粮食贸易,十多年的时间就发展为有钱有势的巨商,奠定苗氏集团的基础。苗氏兄弟得以发财致富的原因不包括 A.清政府放宽对工商贸易的限制 B.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 C.西方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洋务救国”思潮的推动
|
|
陈旭麓《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说:“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的本质含义是 A.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B.有利于西学的传播 C.瓦解了自然经济,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D.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
|
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洋务运动的实质是 A.以机器大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B.师夷长技以制夷 C.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D.师夷长技以自强
|
|
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昔日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然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下列对这段材料的解说中不正确的是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传统手工业面临破产 C.中国卷入世界市场 D.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
|
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列史实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 “佃农所获,朝登垄亩,夕贸市廛” B. “借问屋中人,尽去做商贾” C. “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D. “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
|
|
贾思勰在《齐民要术·序》中说:“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这说明作者对农业与商业关系的认识是 A.农商皆本 B.农本商末 C. 农末商本 D.农商皆末
|
|
中国古人以“社稷”指代国家。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A.重视祭祀 B.土地是最重要的财富 C.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D.粮食结构以谷物为主
|
|
古代工匠对高超生产技术或技艺的继承,往往实行“传子不传女、传媳不传婿”的规制。以下对这一规制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保证工匠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B.易导致某些技术或技艺失传 C.反映了古代传统家庭伦理观念 D. 体现了农耕经济的生产特征
|
|
有专家认为,汉代商业发展的情形,其实可以看作中国古代商业史的一个缩影。因为 汉代较明显地反映出 A.古代商业发展迅速,一些地方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 B.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重农抑商政策下古代商业的艰难发展 C.古代商业经济中心南移与商业分布呈相应的变化 D.古代商业经济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
|
|
韩非子视商人为“邦之蠹也”( 蠹,蛀虫)。下列观点与之明显不符的是 A.“今驱民而归之于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 B.“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C.“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D.“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