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苇町在《苏共亡党十年祭》中说,……当时的苏联社会科学院曾进行过一次问卷调查,被调查者认为苏共仍然代表工人的占4%,认为代表全体人民的占7%,认为苏共代表全体党员的也只占11%,而认为苏共代表党的官僚、代表干部、代表机关工作人员的,竟占85%!依据这则材料,如果从执政党的建设方面分析苏联社会主义事业失败的原因,最根本的是 A.体制僵化,监督机制的缺失 B.党内特权、腐败现象严重 C.严重脱离群众,日益失去群众的支持 D.人民群众对党的极端不信任
|
|
列宁在1921年10月的一个重要报告中指出:我们“在经济战线上遭到了惨败”。后来,他又更明确地指出:“到1921年春天已经很清楚了:我们用……直接的办法来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尝试已告失败。”为了扭转“失败”,苏维埃俄国实行了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粉碎武装干涉的政策
|
|
李大钊在其1918年发表的《庶民的胜利》中指出:“……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不可拒的。我们应该准备怎么能适应这个潮流,不可抵抗这个潮流。……”在这里,“潮流”指的是 A. 向西方学习 B.社会主义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反马克思主义运动
|
|
南方之金属矿,与北方之煤矿同受欧战之影响,故湖南之锑,民国3年不过值200万余元至五、六年殆值千万。……所可惜者,南方金属各矿,开采均用土法,组织初无规模,成则互争,败则瓦解。故欧战既停,销路忽滞,改革无术,失败接踵,与北方之煤矿相较,然后知新旧之不能相容,土法之不易持久也。(摘自《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对此材料认识不正确的是 A. 中国民族工业抬头的机遇短暂,南北方矿业开采均用土法 B. 土法开采金属矿,是南方金属矿业失败的主要原因 C.一战后欧洲各资本主义国家的投资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再次举步维艰 D. 北方的煤矿,在一战后有的仍能坚持发展
|
|
凤凰网《救赎中国》专题中,在叙述某一历史事件时,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动荡了;第二部分:传播了;第三部分:愤怒了;第四部分:爆发了。该历史事件可能是 A.维新变法运动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新文化运动
|
|
历史学家郭廷以认为:“两千年来,中国施之于日本者甚厚,有造于日本者甚大,百年来日本报之于中国者极酷,为祸于中国者独深。近代中国所遭受的创痛,虽然不能说全部来自于日本,但实际上以日本所给予的最多最巨。”下列选项中能说明“日本所给予的最多最巨”的是 A.明治维新后,随着日本国力的增强,日本制定了侵略中国的计划 B.在近代日本发动两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日本侵华战争 C.由于日本的侵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失去了发展的机遇 D.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被迫中断,延误了中国的工业化和民主化
|
|
近代中国对西方的称呼逐渐变化。19世纪60年代前把设计西方的相关事务称为“夷务”,从60年代以后逐渐改称“洋务”或“西学”。这一变化从本质上反映出 A.中国人对西方的认识上逐步深入 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 C.中国人的世界观由以中国为中心到以西方为中心 D.中国对西方的政策由对抗逐渐转向和解
|
|
南京大学资深教授方之光指出,有清一代总共268年。前200年清朝历史,基本上仍然是古代封建社会的延续,后70年则开始由古代向近代阶段转变。“向近代阶段转变”的显著特征是 ①西方列强的开始入侵 ②被迫进行开放和改革 ③不平等条约制度化 ④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
|
《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一书中说:“1844年英国议会通过一项法令,规定8至13岁的儿童每天工作6.5小时,外加3小时教育时间;13至19岁的青工和女工每天工作12小时。1847年5月,十小时工作日的提案在下院通过,6月8日"十小时法案"得到王室批准成为法令。”这段材料所反映的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是 A.逐渐缩短工人的劳动时间 B.加强对工人劳动技能的培训 C.慎重使用童工和女工 D.通过国家立法保障工人的权益
|
|
托克维尔在其1835年发表的《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指出:“如果说我们今天的人通过长期的观察和认真的思考,知道平等的逐渐向前发展既是人类历史的过去又是人类历史的未来,那么,单是这一发现本身就会赋予这一发展以至高无上的上帝的神启性质。因此,企图阻止民主就是抗拒上帝的意志,各个民族只有顺应上苍给他们安排的社会情况。”在这里,“平等”和“民主”指的是 A.代议制政府 B.民众 C.普选制 D.社会状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