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实验的研究过程或思路方法,错误的是( ) A.采用模型建构法有助于认识人体内血糖平衡调节机制 B.研究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调查时间和取样深度会影响调查结果 C.研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时可采用抽样检测法,利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计数 D.探究水族箱中群落的演替应将水族箱放在阳光直射的地方并定时向缸内通气
|
|
种群数量在有环境阻力(非理想)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图为“S”型增长曲线的其他表现方式(图中dN/dt表示种群增长速率;MSY表示种群最大增长速率; N表示种群数量;K表示环境容纳量)。下列有关该曲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种群数量达到K/2时,控制有害动物最为有效 B.在种群数量达到K/2时,dN/dt最大 C.种群数量超过K/2时,dN/dt 下降,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D.建立自然保护区等措施可以提高K值(环境容纳量),从而达到保护濒危动植物的目的
|
|
下列为种群数量特征的两个概念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图1中的c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B.图2中的甲是出生率和迁入率 C.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可以预测未来种群数量变化 D.图1中的a和b分别是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
|
在农业生产上,生长素类似物2,4-D可用于麦田除草。图中曲线表示2,4-D对小麦和双子叶杂草生长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2, 4-D还可用于解除棉花顶端优势 B.曲线I和II分别表示2,4-D对小麦和双子叶杂草生长的影响 C.与c浓度相比,d浓度的2, 4-D适宜麦田除草 D.a、b浓度下的2, 4-D作用效果说明其作用具有两重性
|
|
下图是某研究小组围绕扦插枝条生根进行的探究实验,S为插条的形态学上端,X为插条的形态学下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时,通过做预实验可减少实验误差 B.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探究扦插枝条形态学上、下端在空间中的位置对插条生根的影响 C.植物的种类不属于本实验的无关变量 D.甲、乙、丙生根的部位分别是X、S、X
|
|
下图表示某抗原侵入人体后引发的部分免疫过程,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a细胞不具有特异性识别抗原的能力 B.图中无记忆细胞,b、d、e细胞都能增殖分化 C.e细胞引起靶细胞的死亡属于细胞凋亡 D.血液中的抗体和效应T细胞是机体接触抗原后产生的
|
|
下列关于人体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通过反射,神经系统能感受病原体的入侵 B.淋巴因子和溶菌酶都只能由淋巴细胞产生 C.抗体必须借助体液的运输才能发挥作用,属于体液调节 D.激素随体液运输到全身各组织,但只对特定的靶细胞发挥作用
|
|
如图表示水盐调节的部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图中所示过程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 B.图中乙是皮肤、呼吸道和消化道黏膜 C.渴觉在大脑皮层产生,水盐平衡调节中枢在下丘脑 D.图中的甲是饮水不足、机体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
|
|
下图是动物体温调节过程的部分示意图, 图中①、②、③代表激素,当某人走出房间进入寒冷环境中,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骨骼肌受有关神经支配,不自主战栗 B.血液中激素①、②、③的含量会增加 C.激素①、②对垂体的作用效应都为促进 D.该图可知体温调节的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
|
|
图甲是青蛙离体的神经—肌肉标本示意图,图中AB+BC=CD,图乙是突触放大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刺激C处,A、D点可同时检测到膜电位变化 B.刺激A处,肌肉和F内的线粒体活动均明显增强 C.刺激A点引起肌肉收缩的活动属于反射 D.兴奋从E到F,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