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细胞周期中部分细胞核的变化示意图,此过程 A. 发生在细胞周期的分裂间期,染色质复制 B. 发生在细胞分裂期的前期,核膜逐渐消失 C. 发生在细胞分裂期的中期,染色体螺旋变粗 D. 发生在细胞分裂期的末期,核膜再度合成
|
|
为研究盐碱地区不同树种抗盐碱能力,研究人员做了相关实验,其实验结果如下表,分析错误的是
A. 根据表中质壁分离数据分析,3类耐盐碱树种的抗盐碱能力由大到小的关系是:花棒>枸杞>胡杨 B. 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位于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 C. 与非盐碱地树种相比,长期盐碱胁迫对3种耐盐碱树种的光合作用起抑制作用 D. 耐盐碱植物包括泌盐植物和非泌盐植物。已知非泌盐植物因无盐分的排出,叶片的灰分含量很高。由表中数据可知,3类树种中属于非泌盐植物的是枸杞
|
|||||||||||||||||||||||||||||||||||||||||||||||||||||||||||||||
现有等量的A、B两个品种的小麦种子,将它们分别置于两个容积相同、密闭的棕色广口瓶内,各加入适量(等量)的水。在25℃条件下,瓶内O2含量变化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在t1—t2期间,瓶内O2含量的降低主要是由种子的细胞有氧呼吸引起的 B. 在t1—t2期间,A、B种子释放CO2量的变化趋势是逐渐增加的 C. 在t1—t2期间,A种子比B种子的呼吸速率快 D. 在0—t1期间,广口瓶内的CO2有少量增加,主要原因可能是微生物进行了无氧呼吸
|
|
G蛋白是鸟苷酸结合蛋白。激活状态下的G蛋白可以激发多种后续反应。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A. 膜蛋白EP1可分为a、b、c三部分,其中疏水部位主要是b B. 鸟苷三磷酸(GTP),为G蛋白的结合物之一,其结构简式为G-P~P~P C. G蛋白被激活后可以再激活PLCβ酶,进而促使Ca2+进入细胞,分析可知该物质进入细胞膜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D. 膜蛋白EP1与G蛋白为偶联受体,即EP1接受膜外配体刺激后,G蛋白可被激活,膜外配体是PGE2
|
|
某同学欲通过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影响酶促反应速率因素的实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不同滤纸上分别附有等量过氧化氢酶、Fe3+,可用于探究酶的专一性 B. 酶促反应速率可用滤纸片从烧杯底部到浮出液面的时间(即t3-t2)来表示 C. 可通过设置不同温度的过氧化氢溶液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D. 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每个烧杯中需放置多个滤纸片
|
|
水分子之所以能从低浓度的溶液中进入高浓度的溶液中,是因为存在渗透压。为了证明这一渗透压的存在,并且也能测定渗透压的大小,有人设计了以下三个实验 假设三个实验中水分子进入半透膜的速度是V1,出来的速度是V2。下列对a到b的过程中V1的变化情况和b到c的过程中V2的变化情况描述正确的选项是 A. V2由快变慢,V1由慢变快 B. V1和V2都是由慢变快 C. V1和V2都是由快变慢 D. V1由快变慢,V2由慢变快
|
|
如图表示植物细胞新细胞壁的形成过程,据图分析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 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末期,图中D表示内质网 B. 图中C是高尔基体,图中E的主要成分是加工后的多肽链 C. 该细胞的核基因在有丝分裂后期不能转录,但是能够进行翻译 D. 该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
|
|
下列关于生物学科学研究和实验方法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 马铃薯块茎捣碎后的提取液中能检测出蛋白质 B. 欧文动用化学分析的方法证明了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C. 威尔肖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是对细胞学说的修正和补充 D. 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的实验中,NaOH在每一琼脂块内扩散的速率是相同
|
|
若“淀粉→麦芽糖→葡萄糖→糖原”表示某生物体内糖类的某些转化过程,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此生物是动物,因为能将淀粉转化为糖原 ②上述关于糖的转化不可能发生在同一生物体内,因为淀粉和麦芽糖是植物特有的糖,而糖原是动物特有的糖 ③此生物一定是植物,因为它能含有淀粉和麦芽糖 ④淀粉和糖原都是储存能量的多糖,麦芽糖是二糖 A. ②③ B. ①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
|
蛋白质分子能被肽酶降解.至于哪一个肽键被断裂则决定于肽酶的类型,肽酶P能断裂带有基团R4的氮基酸和相邻氨基酸的羧基基团之间的肽键。肽酶的P可以催化下图中哪处的化学键断裂 A. 1 B. 2 C. 3 D.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