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目前我国第三代试管婴儿技术已获突破,不但能解决部分不孕不育问题,还能在胚胎移植前对部分遗传病进行筛查,从而实现优生优育。请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三代试管婴儿利用了下列 (填字母)手段 A.体外受精技术 B.胚胎移植技术 C.植入前胚胎遗传学诊断技术 D.克隆技术 (2)胚胎发育的卵裂期在 (填“透明带”或“放射冠”)内进行。受精卵发育成具有32个细胞左右的 胚,可用于胚胎移植。要得到“同卵双胞胎”,理论上需要采用 技术。 (3)若要对胚胎进行性别鉴定,可以从待测囊胚中取出 (填“滋养层”或“内细胞团”)细胞,提取DNA;然后用位于Y染色体上的性别决定基因(SRY基因)的一段碱基作 。以为模板进行PCR扩增;最后与SRY特异性探针杂交,出现阳性反应者,胚胎为 性。
|
|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青蒿素是继奎宁之后最有效的疟疾特效药,易溶于乙醚等有机溶剂,几乎不溶于水,不易挥发,加热易分解。请回答下列问题: (1)玫瑰精油的常用提取方法是 ,但青蒿素不宜采用这种方法提取,原因是 。 (2)若用萃取法提取青蒿素,萃取剂浸泡提取前,先要对黄花蒿茎叶进行 和 ,以提高萃取效率。 (3)萃取过程宜采用 控制温度,所得液体浓缩前需进行 。 (4)如图为提取的青蒿素样品通过 法进行鉴定的结果。出现色素I、II的原因是 。
|
|
某生态系统中,除分解者外,仅有A、B、C、D、E五个种群,每个种群只处于一个营养级,相邻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一年内输入各种群的能量数值如下表所示(表中能量的单位相同)。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系统共有 条食物链。 (2)该生态系统的基石是【 】 ,B和C的种间关系是______,表中缺少的生态系统的成分有______。 (3)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仅保留到小数点后1位)。 (4)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能量流动、 、 。
|
|||||||||||||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寒冷环境中,人体皮肤立毛肌收缩并能通过图甲②的分泌量增加,加快机体的新陈代谢从而抵御寒冷。此时控制立毛肌收缩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_______。图甲表明②的分泌过程是 (填“神经”“体液”或“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血液中②的含量能维持相对稳定的原因是 。 (2)图甲中胰岛A细胞分泌的是 (填激素名称),其能通过促进 从而 (填“升高”或“降低”)血糖。 (3)图乙所示的结构名称是 。兴奋在乙结构中只能单向传递,原因是 。
|
|
某实验室用纯种灰体卷刚毛果蝇和纯种黑檀体直刚毛果蝇进行如下图所示的杂交实验。 (1)果蝇常作为遗传学研究的实验材料,其优点有:①易饲养;②繁殖快;③有易于区分的 ;④子代数量多,便于 。 (2)由该杂交实验结果可知,控制体色的性状中,灰体为显性性状,依据是 。由F1结果分析,可推测控制刚毛形态的基因位于 (填“常”“X”或“Y”)染色体上。 (3)如果上述推测正确,则F2中共有 种基因型。
|
|
下图是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过程及其关系的图解,其中I-IV表示相关过程,a-e表示有关物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I为II提供的d和e被用于II中__________________过程。 (2)III过程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a物质可以在光合作用__________阶段被消耗,也可以在有氧呼吸第_________阶段产生。a中的氢元素最终来源于有氧呼吸反应物______________(填物质名称)中的氢。 (3)若将植物置于含18O2的密闭玻璃罩中,光照条件下放置一段时间后能在下列哪些物质中检测到18O(填字母)(_________) A.水 B.二氧化碳 C.葡萄糖 D.丙酮酸
|
|
下列有关遗传试验和遗传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豌豆杂交实验中,对父本进行的操作是去雄→套袋→人工传粉→套袋 B.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1产生数量相等的精子和卵细胞 C.分别位于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在遗传上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D.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子代出现表现型之比1:1:1:1,亲本中必有隐性纯合子
|
|
某同学想了解菜地中的一只菜青虫每天用于生长发育的能量是多少,在技术员的帮助下,进行了多项测定,测定的内容不包括( ) A.每天摄取叶片的干物质量 B.每天的粪便中干物质量 C.每天散失热能的多少 D.每天释放CO2量
|
|
下图为人体免疫细胞起源和分化的示意图,不正确的叙述是( ) A.细胞④⑤⑥⑦的产生需要抗原的刺激 B.细胞①不属于淋巴细胞,仅非特异性免疫中起作用 C.细胞③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发挥作用 D.不同的②识别不同的抗原并产生不同的⑤
|
|
某人受伤,小便失禁。此人受伤的部位可能是 A.排尿反射的感受器或传入神经 B.大脑皮层 C.排尿反射的效应器或传出神经 D.脊髓排尿反射中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