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表现在 ①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②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③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 ④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⑤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⑥隔离导致新物种形成 ⑦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A.②④⑤⑥⑦ B.②③④⑥ C.①②⑤⑥ D.①②③⑤⑦
|
|
现有基因型为aabb与AABB的水稻品种,通过不同的育种方法可以培育出不同的类型,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单倍体育种可获得AAbb,变异的原理有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B.杂交育种可获得AAbb,其变异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C.将aabb人工诱变可获得aaBb,则等位基因的产生来源于基因突变 D.多倍体育种获得的AAaaBBbb比个体AaBb可表达出更多的蛋白质
|
|
图中,甲、乙表示两个水稻品种,A、a和B、b分别表示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①~⑤表示培育水稻新品种的过程,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④和⑤的变异都发生于有丝分裂间期 B.①→②过程简便,原理是基因重组 C.③→④过程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③常用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 D.⑤过程的育种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
|
|
生物的某些变异可通过细胞分裂某一时期染色体的行为来识别。甲、乙两模式图分别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出现的“环形圈”“十字形结构”现象,图中字母表示染色体上的基因。丙图是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在某一时期所呈现的形态。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两种变异类型分别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和基因重组 B.甲图是由于个别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导致染色体上基因数目改变的结果 C.甲、乙、丙三图均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D.乙图是由于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的结果
|
|
育种专家在稻田中发现一株十分罕见的“一秆双穗”植株,经鉴定该变异性状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变异株自交可产生这种变异性状的纯合个体 B.这种现象是由显性基因突变成隐性基因引起的 C.观察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可判断基因突变发生的位置 D.将该株水稻的花粉离体培养后即可获得稳定遗传的高产品系
|
|
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属于基因重组 B.一般情况下,水稻雄蕊内可发生基因重组,而根尖中则不能 C.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可导致基因重组 D.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局部交换,可导致基因重组
|
|
下列有关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理是作用于正在分裂的细胞,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B.该实验临时装片制作的程序为:选材→固定→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C.实验试剂及作用分别为:卡诺氏液→固定,改良苯酚品红染液→染色,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混合液→解离 D.如果以洋葱幼苗为实验材料,显微镜下观察到某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则说明实验成功,该幼苗长成植物体之后所有细胞的染色体数目都实现了加倍
|
|
为研究冬虫夏草提取物和鬼臼类木脂素的抗癌机理,科研小组做了大量实验,结果如下表。研究发现Bcl-2蛋白是一种调控细胞凋亡的蛋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注:+的数量越多,表示物质的相对量越大) A.设置C组的目的是对照,三组培养液中葡萄糖的相对量是因变量检测指标之一 B.据实验结果分析,Bcl-2蛋白是一种促进细胞凋亡的蛋白 C.冬虫夏草提取物的作用机理是抑制葡萄糖进入癌细胞,导致癌细胞死亡 D.鬼臼类木脂素的作用机理是抑制癌细胞对T、U的摄取,从而抑制DNA和RNA合成
|
||||||||||||||||||||||||||||||||
如图为人体细胞正常分裂时有关物质或结构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若曲线表示减数分裂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则n等于1 B.若曲线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核DNA分子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则n等于23 C.若曲线表示有丝分裂染色体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则n等于46 D.若曲线表示有丝分裂染色体组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则n等于2
|
|
下图为二倍体百合(2n=24)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几幅细胞图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⑤所示细胞中,移向两极的基因组成一般相同 B.上述细胞分裂图像按进行时序排序为①→⑤→③→④→② C.图②所示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减半 D.图③所示细胞中,非等位基因发生了重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