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 A.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 B.子二代性状分离比为3∶1 C.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D.测交后代分离比为1∶1
|
|
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演绎推理、验证假设、得出结论”五个基本环节。利用该方法孟德尔发现了两个遗传规律。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可以解释所有有性生殖生物的核遗传现象 B.提出问题是建立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对F1进行测交遗传实验基础上的 C.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 D.为了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
|
|
下列有关孟德尔成功揭示出两大遗传定律的原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选用异花传粉的豌豆作实验材料,豌豆各品种之间有稳定的、易区分的性状 B.分析生物性状时,首先针对两对相对性状的传递情况进行研究 C.主要运用定性分析的方法对大量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并从中找出了规律 D.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假设,并设计新实验来验证假说
|
|
用豌豆进行遗传实验时,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A.杂交时,须在开花前除去母本的雄蕊 B.自交时,雌蕊和雄蕊都无需除去 C.杂交时,须在开花前除去母本的雌蕊 D.人工授粉后,应套袋
|
|
拟南芥(2N=10)是一种生物研究应用很广泛的模式植物,被誉为“植物中的果蝇”。下图1表示拟南芥细胞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DNA含量的变化;图2表示该拟南芥的两对等位基因(Y与y,R与r)的分布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1中CD段的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B.图1中DE段产生的每个子细胞含有10条染色体 C.若图2表示一个原始生殖细胞,则经减数分裂产生YR、yr、Yr、yR四种精子 D.图2中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可发生在图1中BC段
|
|
用32P标记了玉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完成了两次细胞分裂。下列有关判断错误的是 A.在第一次细胞分裂的中期,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总条数和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分别是20和20 B.在第二次细胞分裂的后期,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总条数和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分别是40和40 C.在第一次分裂完成后,形成的两个子细胞中染色体上的DNA都是有一条链含32P,另一条链不含32P D.在第二次分裂完成后,形成的四个子细胞中含32P的染色体条数是:从0到20条都有可能
|
|
为了观察减数分裂各时期特点,实验材料选择恰当的是 ①蚕豆的雄蕊 ②桃花的雌蕊 ③蝗虫的精巢 ④小鼠的卵巢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
下图是某雄性二倍体动物体内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排除它不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理由是 ①有同源染色体 ②有等位基因(存在于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基因,分别用A、a等字母表示) ③有成对的性染色体 ④没有联会 ⑤有染色单体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
|
|
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细胞的衰老就是人体的衰老 B.细胞分化导致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C.脑细胞因缺氧而死亡的现象属于细胞坏死 D.癌变细胞的呼吸速率降低、核体积增大
|
|
如图甲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核中染色体数、DNA分子数的变化曲线,图乙表示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含量的变化,图中与e段形成的原因相同的是 A.a B.b C.c D.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