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生物试题

某植株的一条染色体发生缺失突变,获得该缺失染色体的花粉不育。缺失染色体上具有红色显性基因B,正常染色体上具有白色隐性基因b见下图。如以该植株为父本,测交后代中部分表现为红色性状。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 

../../../program%20files/360se6/User%20Data/temp/cdbf6c81800a19d8be4a16b330fa828ba61e463e.jpg

A减数分裂时染色单体1或2上的基因b突变为B

B减数第一次分裂时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

C减数第二次分裂时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自由组合

D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3与4自由分离

 

燕麦颖色受两对基因控制。用纯种黄颖与纯种黑颖杂交,F1全为黑颖,F1自交产生的F2中,黑颖∶黄颖∶白颖=12∶3∶1。已知黑颖基因B和黄颖基因Y为显性,只要基因B存在,植株就表现为黑颖。则两亲本的基因型为  

AbbYY×BByy    BBBYY×bbyy    CbbYy×Bbyy    DBbYy×bbyy

 

果蝇的红眼基因R对白眼基因r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长翅基因B对残翅基因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红眼长翅果蝇与一只白眼长翅果蝇交配,F1代的雄果蝇中约有1/8为白眼残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为BbXRXr

B亲本产生的配子中含Xr的配子占1/2

CF1代出现长翅雄果蝇的概率为3/16

D白眼残翅雌果蝇能形成bbXrXr类型的次级卵母细胞

 

有关下列四幅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program%20files/360se6/User%20Data/temp/7e3e6709c93d70cf6824f6bafbdcd100bba12bae.jpg

A甲图生物自交后代中与亲本基因型不同的概率为1/4

B乙图所示为某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的组成,则该生物一定为三倍体,其基因型可能为AaaBBbCCCddd

C丙图所示W个体一定是该致病基因的携带者

D丁图可表示pH或光照对酶活性的影响

 

某正常人无致病基因,甲、乙、丙三人均表现正常。这四个人的7号和12号染色体上的相关基因对应的碱基排列顺序如表所示。以下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正常人

7号染色体

CTT

CAT

CTT

CAT

12号染色体

ATT

ATT

GTT

ATT

A甲、乙、丙三人表现正常的原因一定是致病基因为隐性突变所致

B若表中碱基所在的链为非模板链,则基因突变前后控制合成的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数量不变

C若甲、乙、丙体内变化的基因均为致病基因,且甲为女性,乙、丙为男性,则甲不易与丙婚配

D7号、12号染色体上基因碱基排列顺序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

 

已知水稻高秆T对矮秆t为显性,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将一株表现型为高秆、抗病植株的花粉授给另一株表现型相同的植株,F1中高秆:矮秆=3:1,抗病:感病=3:1。再将F1中高秆抗病类型分别与矮秆感病类型进行杂交,则产生的F2表现型之比理论上为

A9:3:3:1    B1:1:1:1    C4:2:2:1     D3:1:3:1

 

大鼠的毛色由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黄色大鼠与黑色大鼠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右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黄色为显性性状,黑色为隐性性状

BF1与黄色亲本杂交,后代有两种表现型

CF1 和F2中灰色大鼠均为杂合子

DF2黑色大鼠与米色大鼠杂交,其后代中出现米色大鼠的概率为1/4

 

[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近期,中国和韩国的科学家利用某项技术去掉了猪体内的肌肉生长抑制基因,然后把这些“改造过的基因”植入猪的受精卵中,进而发育成肌肉细胞生长不受限制的“肌肉猪”。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体外受精的方法获得猪的受精卵时,采集卵母细胞时,可用               激素处理母猪,使其排出更多的卵子,然后从输卵管中冲取卵子,与           的精子在体外受精。

2将“改造过的基因”导入受精卵而不是体细胞的原因是                                 

3“改造过的基因”需与               等拼接成基因表达载体,再利用        法将其导入受精卵。而将目的基因导入双子叶植物时常采用                     法。

4将具有“改造过的基因”的受精卵细胞培育成“肌肉猪”需利用                             等胚胎工程技术。胚胎工程技术最后一道工序在生产实践中的最大意义是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地球上植物产生的纤维素中有40%~60%被土壤中的某些微生物利用,从土壤中分离并研究这些微生物有利于人们更有效地利用植物秸秆中的纤维素。请回答:

1分离纤维素分解菌,宜从                  的土壤中取样。纤维素分解菌之所以能够利用纤维素,是因为其细胞内含有                  

2培养基应该以               作为唯一碳源。除了碳源,培养基还应该含有         等。对配制好的培养基一般采用                    法进行灭菌。

3纤维素分解菌纯化培养中常用的接种方法有                 。在添加刚果红的培养基上,可通过是否产生         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4经提取可获得纤维素分解菌的各种蛋白质,要从这些蛋白质中分离出纤维素酶,可采用的方法有                                      。如果采用            法对该细菌进行固定,也可不经过酶的提取和分离等操作即可实现纤维素发酵。

 

如图表示人体内生命活动调节机制的模型,请回答相关问题:

1若该模型为人体内的神经调节过程,则完成该过程的结构名称为                ,其中在B、D结构中兴奋以                      形式传导,C中的                 结构决定了兴奋在人体中只能由A向E单向传递。

2若该模型为人体的水盐平衡调节过程,当人吃的食物过咸时,A代表人体内                填指标上升,进而刺激人体内            填器官中相应的感受器,产生的D激素所作用的靶细胞E是

部位的细胞,通过减少尿量实现水平衡。

3若该模型表示人体内体液免疫中的部分过程,A表示抗原,C表示B淋巴细胞,则参与B过程的细胞是                              。C经D过程形成E细胞,E细胞能分泌与A特异性结合的蛋白质,则D过程为                         。C除了能形成E细胞外,还能形成             细胞。

 

共629798条记录 当前(31432/62980) 首页 上一页 31427 31428 31429 31430 31431 31432 31433 31434 31435 31436 31437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