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展示了普通小麦的培育过程。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普通小麦的一个染色体组中含有14条染色体 B.杂种F1和杂种F2均是一个新的物种 C.二粒小麦和普通小麦通过自交能产生种子,因此都是可育的 D.图中染色体加倍只能通过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实现
|
|
果蝇的体色中灰身对黑身为显性,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B/b基因控制,不含该等位基因的个体无法发育。下图为果蝇培育和杂交实验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乙不属于诱变育种得到的染色体变异个体 B.筛选①可用光学显微镜,筛选②可不用 C.F1中有1/2果蝇的细胞含有异常染色体 D.F2中灰身果蝇∶黑身果蝇的比例为1∶2
|
|
番茄的高蔓(A)对矮蔓(a)、感病(B)对抗病(b)为显性。如图表示以①和②两个品种分别培育出④⑤⑥四个新品种的过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过程I、II得到⑤,育种方法为杂交育种 B. 过程Ⅵ的原理是诱变育种,需要耗费大量实验材料 C. ①、②、⑤、⑥属于同一物种,不存在生殖隔离 D. IV、V过程使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
|
|
不同浓度秋水仙素对某植物(二倍体)幼苗尖端进行不同时间的处理,结果如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秋水仙素处理后的根尖细胞均为四倍体细胞 B.正常情况下该植物性成熟后只能产生一种配子 C.本实验的自变量为秋水仙素浓度和处理时间 D.当秋水仙素浓度为0.03%时,处理时间越长加倍率越高
|
|
已知家鸡的无尾(A)对有尾(a)是显性。现用有尾鸡(甲群体)相互交配产生的受精卵孵小鸡,在孵化早期向卵内注射微量胰岛素,孵化出的小鸡就表现出无尾性状(乙群体)。为研究胰岛素在小鸡孵化过程中是否引起基因突变,下列方案中可行的是 A.乙群体×乙群体,子代孵化早期不向卵内注射胰岛素 B.甲群体×乙群体,子代孵化早期向卵内注射胰岛素 C.甲群体×甲群体,子代孵化早期不向卵内注射胰岛素 D.乙群体×乙群体,子代孵化早期向卵内注射胰岛素
|
|
下图表示用胸苷(TdR)双阻断法使细胞周期同步化,其中A表示正常的细胞周期,G1 、S 、G2、 M期依次分别为10h、7h、3.5 h、1.5h;B表示经第一次阻断,细胞都停留在S期;C表示洗去TdR恢复正常的细胞周期;D表示经第二次阻断,细胞均停留在G1/S交界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中需要对细胞解离,漂洗,染色,制片,以便于显微镜下观察 B.胸苷(TdR)很可能是通过阻碍核糖体与mRNA结合发挥作用的 C.第二次阻断应该在第一次洗去TdR之后的7h到15h之间 D.若改用秋水仙素处理,则细胞会停留在G2/M交界处
|
|
编码酶X的基因中某个碱基被替换时,表达产物将变为酶Y.表1显示了与酶X相比,酶Y可能出现的四种状况,对这四种状况出现的原因判断正确的是
A.状况①中氨基酸序列一定发生了变化 B.状况②一定是因为氨基酸间的肽键数减少了50% C.状况③可能是因为突变导致了终止密码位置变化 D.状况④的突变会导致tRNA的种类增加
|
||||||||||||||||
埃博拉病毒(EBV)是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发生埃博拉出血热(EBHF)的烈性病毒。该病毒基因组为单股负链RNA(与mRNA互补),有18 959个碱基。巨噬细胞是首先被病毒攻击的靶细胞,病毒在感染细胞的胞质中复制、装配,以出芽方式释放,其增殖过程如下图所示。关于该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科学家为研究埃博拉病毒,用富含碳源、氮源、无机盐等的培养基培养病毒 B.一个病毒RNA分子复制形成一个新的病毒RNA至少需要37 918个核苷酸 C.病毒侵入人体后会严重影响机体的体液免疫,但对细胞免疫影响较小 D.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复制、装配后,以出芽方式释放,体现了质膜的功能特点
|
|
图甲是DNA复制示意图,其中一条链首先合成较短的片段(如a1、a2,b1、b2等),然后再由相关酶连接成DNA长链;图乙是基因表达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中复制起点在一个细胞周期中可起始多次 B.图甲中连接b1与b2片段的酶是RNA聚合酶 C.图乙过程①的编码链中每个脱氧核糖均连有一个磷酸和一个碱基 D.图乙过程②中能与物质b发生碱基配对的分子含有氢键
|
|
某基因(14N)含有3000个碱基,腺嘌呤占35%。若该DNA分子以15N同位素标记过的四种游离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复制3次,将全部复制产物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得到如图甲结果;如果将全部复制产物加入解旋酶处理后再离心,则得到如图乙结果。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X层全部是仅含14N的基因 B.W层中含15N标记的胞嘧啶6300个 C.X层中含有的氢键数是Y层的1/3 D.W层与Z层的核苷酸数之比是1∶4
|
|